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媒体聚焦

雪灾暴露煤电联动差

日期:2008-02-16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华夏时报

能源资讯中心

2008
02/16
07:41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雪灾 煤电联动

本报记者 杨仕省 熊宇家 北京 贵阳报道

罕见的雪灾,导致煤电矛盾更加激化。

2月15日上午,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部署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工作,严峻的考验尚未结束。

雪灾导致南方大面积电网崩溃,继而春运期间铁路瘫痪,凸显出目前“煤电未联动”的窘境,这就要求各个职能部门尽快拿出解决措施,促进煤电联动

煤电告急

电力缺口骤然加剧。

“一场50年不遇的雪灾突袭,压垮了电线,阻断了电煤运输。”2月14日,贵州省社科院不愿具名的专家说,雪灾导致大规模的电荒,实为罕见。

以最早遭遇断电的贵州省为例。1月29日贵州全省进入了一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1月30日,省会城市贵阳大面积停电。

“全省1月下旬数十个县乡镇开始停电,1月29日破坏的电力线路共计3895条,电网500千伏网架全部瘫痪。”贵州省停电应急指挥部副指挥长王大说。

贵州山区地形复杂,抢修难度很大。1月14日,发改委官员告诉记者,13日贵州电网省内统调最高负荷519万千瓦,恢复到灾前正常水平的64%;日发受电量为9995万千瓦时,恢复到灾前正常水平的57%。奔波在抢险前线的电力员工黄龙说,一些电力主网架线路尚未修复,电煤紧张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

“目前大电厂、主力电厂都存在严重的缺煤问题,因而不可能用小煤电、小火电增发来解决当前的困难。”谈及灾后重建工作时,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多次重申,应该将有用的资源集中在重点的、骨干的电厂上。

显然,雪灾成为当前中国“牵一发动全身”的全局性焦点问题。在春运高峰、电力紧张、物价波动等多重因素交织下,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会产生连锁反应。

市场化契机

这场雪灾绝非是一场简单的暴雪。

在雪灾中,最直接的是电力行业所受到的冲击。贵州社科院一位电力专家陈利君认为,此次雪灾导致电网崩溃,电网崩溃导致铁路瘫痪,凸显出目前“煤电未联动”的窘境。电力专家胡兆光预测:“雪灾之后,我国会以更大的决心加大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投入。”

从目前来看,电力改革遵循的是“电网分离”的机制。记者采访获知,由于电力行业的自然垄断特性,其改革进程颇费周折。

事实上,发电企业之间早就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国家电网天然的垄断性,保护了后者免受市场竞争之苦。胡兆光说,在上游电煤供应加价的情况下,发电企业不得不独自承担成本上升的压力。

长期以来,中游发电企业在无法自身消化成本的同时,采取了要求国家继续对电煤价格管制的策略,导致煤电联动改革胎死腹中。上述专家均赞成:“煤电网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不在煤、电,而在于最下游的网络市场化改革上。”

从某种意义而言,暴风雪的自然灾害容易处理,但垄断的电网企业改革却绝非易事。此次雪灾导致上游电煤供给不足,中游发电企业无法按时完成工作量,被视为是国家推动煤电网市场化改革的新契机。

“如何使上游电煤环节、中游发电环节、下游网络运营环节的成本得到合理的均摊,并最终实现完全市场化。”胡兆光说,这符合市场化改革的初衷。

体制之争

煤价市场化了,但电价仍然是政府管制。在此情形之下,“雪中送炭”谈何容易。

雪灾之前,一些地方并非真正缺煤,但因煤价高涨很多电厂库存吃紧。由于长期煤电价格机制不顺,面对突如其来的雪灾更是“雪上加霜”。

2008年初,由于整顿导致煤炭生产受限,煤炭出矿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的势头。资料显示,2007年末的煤炭订货会上,电煤价格平均上涨40元/吨,最高上涨65元/吨。

“煤价上涨成为电企不可承受之重。”中科院院士韩侦祥说,煤价上涨但电价没有上涨,而电力成本中却有一半以上由电煤构成。

发改委2005年发布的《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称,电厂可根据煤价的上涨情况,适当上浮电价,即“煤电价格联动”。

煤电价格联动原本是为了缓解煤电双方在价格上的争执,可是,由于电价变动影响过大,政府对联动一直态度暧昧。至2007年底,出于控制CPI涨幅等考虑,发改委还出台了限价措施。

在此情况下,煤电联动陷入停滞。“过去3年,煤价年均涨幅已达10%。”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调研部主任沙亦强说,煤价上涨加重了发电企业的负担。

对价格的不满,直接抑制了发电企业的购煤热情。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武承厚说:“电力企业希望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进而压低煤价。”但突如其来的雪灾,使得发电企业措手不及。

“电煤价格未联动并非目前困局的主因。”朱宏任明确表示,不会启动煤电联动价格改革来缓解电煤、电力紧张。专家坦称,电力体制改革的停滞,给此次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处理增加了难度。

“煤电之争不是价格之争,而是体制之争。”武承厚说,发电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中央政府,煤矿企业属于省级政府,故煤、电之争实为中央和地方的博弈。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