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媒体聚焦

交通运输行业 惠民之路

日期:2012-11-1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陆娅楠

能源资讯中心

2012
11/13
16:13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交通 运输

  跨海大桥——再不用等渡轮、绕弯路

  “船老大好当,西堠门难过。”这是流传在浙江舟山的一句民谣。多变的气候、复杂的水流,让人对舟山海域敬畏三分。尤其是,每年的台风季节海上巨浪滔天,十二三级的狂风能把一切撕碎。

  然而,2009年12月25日,全长46公里、五桥跨四岛的舟山连岛工程正式通车。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陆岛联络工程,将舟山从海中孤岛变成了海畔半岛,舟山人去杭州再也不用等轮渡、转汽车、朝发夕至,坐杭舟快线客车3个半小时便可通达。

  放眼中国的海岸线,在近10年间,跨海大桥拔地而起。

  在胶州海湾,世界最长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似蛟龙卧江,41公里的全长使中国桥梁在2011年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

  在东海海面,世界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犹如强弓满弦,令世界拥有了首座千米级斜拉桥,也使南通自北岸跨越长江的时间从1小时缩短到5分钟;它的南部,两座30公里以上的跨海特大桥——杭州湾大桥与东海大桥如双龙戏水,使长三角经济如虎添翼。

  逆流而上,曾被誉为天堑的万里长江上,如今已有百余座大桥飞架南北。在夜幕降临时俯瞰这一座座长江大桥,车灯如流火,桥灯如星辰,恰似道道璀璨的银河坠落凡间。

  盛世造桥。短短10年,世界上已建成的主跨跨径最大的前10座斜拉桥、悬索桥、拱桥和梁式桥中,我国均已占据半壁江山。截至2011年底,我国公路桥梁达68.94万座、3349.44万米,比2002年末分别增加了1.3倍、1.9倍,相当于10年间新建了近3座万里长城。

  跨海大桥通车,最直接受益的是隔水而居的百姓。杭州湾大桥通车3年间,大桥共通行各类车辆2761万辆次,日均通行量高达2.6万辆次,平均每3秒钟就有一辆车驶过,宁波到上海的长途汽车票也从120元直降到50元一张。“以前从宁波到上海的班车绕杭州湾大喇叭,走沪杭甬高速公路,至少要4个小时。走大桥,最快1小时40分钟就能到上海,乘客从宁波到上海,当天就能轻轻松松打个来回。”宁波大巴车司机陈师傅说。

  跨海大桥更使众多交通末梢一跃成为交通枢纽,更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和扩散,改变着城市群的发展轨迹。“东海大桥连起上海和洋山港,杭州湾跨海大桥连起宁波和上海,舟山连岛工程将舟山和宁波连在一起。这些桥将推动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共同打造组合式港口群。这对促进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级特大型都市圈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城市研究中心姚士谋教授评价。

  速铁路——开启“贴地飞行”时代

  7038公里的运营里程,缩短铁路旅客逾一半的出行时间,人均能耗仅为飞机的2.5%、汽车的20%……短短4年时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一。

  “没想到火车能是这个样子!列车不像是在陆地上奔跑,倒像是在陆地上飞行!”第一次从北京南站搭乘高铁的旅客郑先生难掩兴奋。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运营,时速35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如急速飞驰的银色巨龙,牵引中国迈入高铁时代。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铁路事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十七大后,成为我国历史上政府对铁路投资最多、建成规模最大、建设水平最高的时期。其中,高速铁路成为展示中国改革发展新成果的“国家名片”。

  高铁凝聚着中国科研工作者与工程建设者的心血。高铁项目把分散在全国的设备、资金、人才集中整合,使基础研发到产业化生产的时间缩短了十几倍,使中国高铁更加高效地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标准体系。

  如今,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已占全国铁路旅客发送总量的25.7%,每天1579列高铁穿行于大江南北,运送133万旅客往来东西。高铁不仅成为最具人气的时代列车,更开启了“大动脉”服务民生、助推经济的新速度。

  高铁迫使民航降价、公路调线,使运输结构更优化、百姓得实惠。以合武、合宁客专为例。从武汉到上海乘坐高铁二等席相当于三点五折机票,促使该航线的机票常年提供半价优惠。高铁也促使长途客运汽车调转车头,调整班线,为亟待发展的农村客运市场补充了大量运力。

  高铁开通以来,沿线旅游更热,服务业更火,刺激消费大幅增长。“原以为京津城际只是方便旅客,没想到能让餐饮业火成这样!”天津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善把京津城际铁路形容为“财神爷”。京津城际高铁开通周年,天津10家“狗不理”的营业额都增加了20%以上。

  高铁更撬动了沿线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活力,加快了区域融合的新步伐。“京沪高铁为徐州经济转型升级送来了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今年上半年,徐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60.7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了65.3%!”徐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钱钢说。

  农村公路——打通基层“毛细血管”

  “有了路,娃娃上学、老人看病、村里通水、通电、建新房,大家互相串亲戚都不愁。乡下人才能见世面,开眼界,跟上时代,过上和城里一样文明、富裕的生活。”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巴仁乡农民买买提·吐尔逊感叹。

  十六大以来,农村公路、农村客运的“从无到有”,打通了基层运输的毛细血管,使农村运输面貌一新。近10年间,全国共新改建农村公路272万公里,新增通车里程220万公里,全国97.17%的乡镇和83.89%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全国乡镇、建制村通客运班车率达到了98.12%和91.47%。2011年农村客运车辆达35.7万辆,全年完成农村客运量79.5亿人,占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的26%。道路运输已成为支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纽带,农村地区“出行难”问题有了根本缓解。

  乡村出行不再难,致富也有了新出路。浙江安吉村村通柏油路后,路网密度增加40%以后,拉近了美景美食与游客的距离,让游客有更多的时间休闲消费。安吉的农家乐户数从30户增加到580户,游客由“朝至夕归”变为“大周末休闲”,全县旅游收入翻了11倍。当年望景兴叹的安吉人有了新感叹,“小路不小,是真正的康庄大道!”

  农村公路运输的发展得益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10年间,中央加大了农村公路的投资倾斜力度,中央投资从2002年的23.6亿元增加到2011年底的438亿元,增长了16倍。其中,“十一五”时期中央投资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年均递增30%。

  农村公路的大发展更在百姓中赢得了好口碑。

  2011年春节期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依托“百村观察”平台组织150多名师生对全国31省151个村庄的3184个农户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公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享受率、满意度和关注度均列前位,是农村地区面貌变化最大的领域之一,受到社会和百姓的广泛赞誉和真心欢迎。根据3014份有效样本数据统计显示,有近七成表示享受过农村路网建设带来的便利,占比68.9%;在2432份有效样本中,表示对农村路网建设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90.8%。

  今年起,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将围绕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集中打响攻坚战。“农村公路不仅要建好,还要养护好,管理好,确保农村公路‘建成一条、养护一条、造福一方’!”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说。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