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发展木薯产业 开辟能源新领域

日期:2007-12-1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

能源资讯中心

2007
12/15
11:59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木薯 能源

    木薯能源产业能否成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一个新途径?就此,记者采访了曾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原农业部部长何康

  生物质能源展望

    数据: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利用农林剩余物以及种植和利用能源作物等生物质能,有可能提供世界60%的电力和40%的液体燃料。

    记者:近年来,发展生物质能源作物成为世界热点,您能否介绍一下国际上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情况?

    何康:目前,随着国际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能源短缺以及燃料乙醇的推广使用,燃料乙醇行业获得了大好的发展机遇。2006年,美国和巴西两国的燃料乙醇产量分别是180亿升和175亿升,共占到世界燃料乙醇总产量的70%。美国主要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乙醇汽油占全美汽油消费的5%左右。巴西主要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燃料乙醇在巴西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高达438%,巴西从一个90%石油消费依赖进口的贫油国实现了能源自给,而且开始成为能源输出国。

    记者:生物质能源在我国开发的前景如何?

    何康: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非常迅速,从2004年到现在短短3年间,我国燃料乙醇总产量已突破130万吨,成为继巴西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

    我国农业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和能源作物。根据农业部统计,农作物秸秆方面,预计到2010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将达到78亿吨,其中4亿吨可作为生物质能原料。畜禽粪便方面,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每年产生约30亿吨畜禽粪便,热量超过10亿吨标准煤。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方面,我国稻壳、玉米芯、甘蔗渣等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总量超过1亿吨,如果充分利用可生产相当于031亿至067亿吨标准煤的能源。

    记者:种植能源作物,会不会跟粮食争地?

    何康:我国有大量不适于粮食生产但可种植高抗逆性能源作物的荒山、荒坡和盐碱地、红壤土地、沼泽地等边际性土地,有一部分条件较好的荒地经过改良,可以种植甘蔗、甜高粱、木薯等能源作物。因此,我国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记者:您是说,发展生物质能源要符合我国国情?

    何康:是的。我国耕地有限,人均粮食占有量不足400公斤,除利用陈化粮外,不可能大规模使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因此,我国必须本着“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在不影响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生物质能源。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及盐碱地等土地资源,发展包括木薯在内的非粮能源作物。特别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木薯是最为理想的能源作物之一,已成为我国“十一五”重点发展的能源作物之一。

    木薯能源产业优势凸显

    数据:根据农业部《主要热带作物区域布局规划(2007—2015)》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全国木薯收获面积达到90万公顷,总产鲜薯2800万吨。福建、云南等5省区抓紧引进培育适宜加工乙醇的木薯优质良种,改进栽培技术,木薯单位亩产量由现有的13吨左右提高到3吨至4吨。

    记者:目前我国木薯能源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是很高,您认为制约因素有哪些?

    何康:我国木薯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加工能力。全国有木薯淀粉和酒精加工厂200多家,年产淀粉50万吨,木薯乙醇酒精(主要为食用)45万吨。但不可否认的是,木薯本身的效益还不是很高,我认为关键不在于没有技术和资金,而主要在于没有把木薯产业作为一个重要食品、能源产业原料来对待,有些地方甚至仍然将木薯作为铁杆庄稼、度荒作物看待。因而投入低,产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低,肥水投入低,管理粗放,环保措施投入少,经济效益差。主要表现为:一是生产布局不合理,加工厂远离主产区,运输生产成本偏高。二是工厂规模小,很难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三是整体技术水平低,料耗高、能耗高、成本高,废渣处理难、废液处理达标排放难,容易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四是原料市场不稳定,木薯种植缺乏合理布局,管理粗放,而且品种单一、单产低,供应周期短。五是作为能源作物开发,国家未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木薯乙醇作为液体燃料没有得到国家补贴,也不能加入汽油中进入销售市场。这些问题如不及时着力解决,木薯能源产业就不可能取得更好的效益和更大的发展。

    记者:问题该怎么解决?

    何康: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实现木薯种植的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我国北回归线以南是木薯最佳种植区域,该区域10℃以上年积温达到6500℃以上,年10℃以上气温天气天数在280天以上,该区域木薯具有单产3吨、薯块含淀粉量比其他地区高1%到2%的潜力。其次,要实现木薯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的循环化、生态化。木薯酒精废液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90%以上可以转化为沼气进行利用。第三,国家要出台非粮作物生产液体燃料的专门政策。

    记者:发展木薯能源产业,技术很关键,我国木薯研发水平与国外相比,是不是存在一些差距?

    何康:我国利用木薯生产淀粉、变性淀粉、酒精等工艺,在木薯主产国中处于先进水平,木薯育种研究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木薯育种、栽培、加工的研究工作。目前已保存木薯种质250多份,各级优良品系2000多份,并建立了我国惟一的木薯种质圃。自1990年以来,我国木薯种植面积增加8.5%,而单产提高208%,总产增加311%。科技创新为木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木薯科研项目一直没能列入国家科技重大项目,这严重制约了木薯产业的发展。我认为,国家应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加大支持,将木薯列为国家发展生物质能源重点项目。在一些工业较为发达的种植区,通过实施“以工补农”、“扶贫开发”等政策,扶持木薯产业的发展。

    可以预见,我国的木薯能源产业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