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中国能源需求大 责任也大

日期:2007-12-14    来源:中文网  作者:李碧波

能源资讯中心

2007
12/14
09:04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 能源

    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能源难以满足的渴求,给国际安全和全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后果。在这两个方面,北京都需要形成并展示出一种与其令人敬畏的石油及电力需求相称的责任感。

  14年前,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自那以后,为了获得石油供给,中国企业寻遍全球,毫不迟疑地与那些糟糕的政权达成协议,例如苏丹政府。本周,伊朗石油部长格拉姆·侯赛因·努扎里(Gholam-Hossein Nozari)宣布与中石化(SinoPec)签署价值20亿美元的合同,以协助开发亚德瓦兰油田。努扎里直截了当地警告那些在投资上犹豫不决的国家:“它们将丧失机会。”

  中国不加选择地达成能源交易,往往破坏了国际社会为使能源出口国改弦易辙而做出的一致努力——不管目标是伊朗的核项目,还是外界所怀疑的苏丹种族屠杀。

  中国能源需求的另一个受害者是全球环境。今年迄今,中国新增发电量90千兆瓦,超过英国电网的总装机容量。大部分新增发电量(85%)都来自燃煤电厂,这些电厂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这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和其它污染物。

  不管以何种标准衡量,中国总体电力生产与使用效率都非常低下,同时在污染控制方面做得很糟。然而,中国领导人却不愿接受这一点:中国必须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担负起领头羊责任。气候变化正是目前召开的巴厘岛国际会谈的议题。

  北京的戒心有一些逻辑。美国从腐败的非洲国家和侵犯人权的中东国家购买大量石油,而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阻止中海油(CNOOC)收购声誉良好的石油公司尤尼科(Unocal)。同样,大气层中历年累积的大部分二氧化碳都来自于西方国家。但即便如此,其他国家的罪孽、愚蠢及疏忽,不应成为中国不负责任行为的借口。

  值得庆幸的是,有初步迹象表明,中国已开始对本国能源需求在地缘政治及环境方面的影响有所领会。例如,中国政府正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关闭了国内一些效率最低的燃煤电厂。但在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超级大国的漫长道路上,这只是一些小步。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