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媒体聚焦

100美元国际原油关口考验中国能源与经济安全

日期:2007-11-24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王新磊

能源资讯中心

2007
11/24
08:18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国际原油 中国能源 经济 安全

 11月1日国内成品油调价的效果在11月7日国际油价创下每桶98.62美元时即被抵消。而11月14日早晨,发生在宁波高桥加油站的抢油事件,成为此轮油荒继续的最好注释。

  遗憾的是,在国内供应紧张的同时,成品油出口增长不容小觑。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成品油出口同比2006年,增长了三分之一。

  尽管迫于发改委压力,中石油、中石化已在11月18日紧急通知下属炼厂“做好成品油市场供应”,中石化更公开表示已停止成品油出口。但是,两大石油巨头“临时抱佛脚”的做法依然颇受诟病。

  中国式油荒

  与国际油价高企呼应,从10月中旬开始,中国各地成品油、尤其是柴油供给相继告急。缺油较为严重的湖南、江西等省,奔赴广东,千里寻油;陕西和内蒙古的车辆也跨省到宁夏加油。就连首善之地的北京,也出现了柴油限量供应的情况,五环外部分加油站甚至暂停供应柴油。

  虽然11月1日发改委调价,国内柴油供应紧张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到11月中旬,全国各地不同程度抢油、囤油现象加剧,华南地区成为“油荒”的重灾区。而增加供应成为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大石油巨头缓解国内“油荒”的关键所在。

  继11月18日中石油、中石化分别高调地发出“紧急通知”之后,中石化表示,11月份继续亏本进口成品油27.7万吨;12月份将在计划进口柴油10万吨的基础上,再增加10万吨柴油进口。

  中石油也在紧急扩大进口。11月20日,中石油紧急进口十多万吨柴油驰援华南。

  两大石油巨头“不惜亏损,增加进口”有雪中送炭之功,但是,问题的根本解决并不在此。

  一边是垄断国企身兼保证国家能源供应的重任,成品油零售价格受控政府;一边是作为市场主体缘由国际油价高企,为保障成品油供应,只能是在炼油环节亏损。于是,“卖的越多,亏得越多”的抱怨声起。

  而事实上,石油巨头的账算得比谁都清楚,这样的抱怨颇有演戏的嫌疑。而这其中最大的疑点就在赚取国际、国内价差的成品油出口。

  来自中国海关总署的消息,中国成品油在以30.4%的增幅扩大出口,每个月的成品油出口额都高达110多吨。远远超过两大石油巨头声称增加进口的。

  警惕石油危机

  “大规模的油品供应紧张,主要原因是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企业生产的越多,亏损越多。卖到国内的越多,亏损的越多。”针对中国成品油出口,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中石油、中石化毕竟是企业。”

  但是,董秀成不反对国家采用强制手段限制成品油出口。“政府有理由,也完全可以出台政策,禁止出口成品油。”

  董秀成介绍,“国家限制原油出口之后,如果再禁止出口成品油,国内成品油虽然紧张,但不会如此紧张”。

  事实上,中国成品油出口一直备受指责。因为其直接造成了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助推国内油价上涨及相应油荒出现,最后“要挟”政府上调国内成品油供应价格。

  因此,业内有一种说法倾向,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从国家能源安全,禁止成品油出口都是很有必要的。

  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战争时期,曾有国际专家预测:有朝一日石油价格突破100美元大关,则标志着第三次世界性石油危机的爆发。而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然逼近100美元。

  专家分析,中国每年仍然要进口50%的原油,经济受制于石油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减少乃至停止出口成品油势在必行。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