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稳中求进 2012中国能源改革发展砥砺前行

日期:2012-03-10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马芸菲 刁 萃

能源资讯中心

2012
03/10
09:26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 能源

   在2012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能源依旧是热点中的热点,如何建立新能源利用机制,如何以政府采购方式推进我国的节能减排?如何平衡能源价格改革和调控物价的关系?打破“玻璃门”的关键点在哪儿?为了详细解析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能源问题的要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丹。在采访中,史丹对新能源利用机制、节能减排与政府采购,民营企业进入能源领域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新能源机制应该包括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
  
   中国经济导报:温总理在今年两会报告中提出,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机制,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那么新能源机制具体包含哪些内容?这些举措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史丹:首先为什么要提出新能源利用机制?我们过去对新能源的发展一直都存在着误区,没有一个非常全面的理解。很多人认为发展新能源就是发展太阳能设备制造、发展多晶硅产业、发展风电技术,这是很片面的,由此导致很多新能源产业产能疯长,产品有很多在国内都用不上。实际上我们发展新能源必须要关注它的最终利用,风能或太阳能产生的能量最终要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这即是新能源利用机制的意义。所以新能源机制首先应该包括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并且逐步加大新能源在中国能源利用中的比重。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这个问题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针对目前新能源利用的现实。比如我们的风电项目发展得非常多,但实际能上网利用的非常少,因为我们的设备、设计水平离上网还有很大的差距,它的整体产业规模不小但没有真正发挥效用。太阳能也是一样,虽然我们的太阳能电池产量是全球第一,但太阳能发电在我国占的比重非常少,这就导致它必须依赖出口。所以总的来说,我国目前虽然生产装备的制造能力发展很快,但新能源的利用水平是很低的。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发电和输电不匹配、装备制造能力和市场接受能力不匹配,等等。所以现在新能源利用机制的提出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产业之间,发电、输电、用电之间,装备生产和市场接受能力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市场最终怎样来接受新能源,如何制定合理的价格,适当的激励措施,能促使新能源在国内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中国经济导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采用政府节能采购的方式推进我国的节能减排。这对推动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史丹:政府采购对于节能减排来说是一项政策措施。它会采用对生产者进行补贴的方式,为新能源和生产高效节能产品的企业提供一个非常有利的市场,促使他们起到市场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政府采购主要是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来进行的,是通过国家财政支出来完成的。而且主要针对的是能源消耗比较多的部门,如果他们都使用高能效的产品,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源的消耗。


   中国经济导报:此次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11年“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节能减排、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把节能减排取得的新进展作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那么影响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史丹:在节能减排上其实还有很多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经济的粗放型发展、能效太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节能意识不强等问题虽然已经有所改进,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要想“根治”,我觉得必须采取一种综合的手段,要从经济、技术、管理、法律甚至是教育等多种手段来解决。对于一些“顽疾”,采取单一的手段事实证明是没有用的,靠全社会的力量来综合治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不同技术路线不利于降低核电成本
  
   中国经济导报: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的信息显示,今年我国能源价格改革将不断走向深入,但同时也要做好控物价的工作,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今年我国能源价格改革将取得哪些进展?


   史丹:这个更多地应该从结构上考虑。调控物价总体应该有“控”有“调”嘛,我认为它的底线应该在保证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稳定,所以对能源价格的调整不会对整个物价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能源价格调整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费,能源的消费一旦降低了就会减少对整体价格的拉动作用。


   中国经济导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核电的安全高效体现在哪些方面?


   史丹:核电的安全高效我认为首先是技术安全,然后是运行安全和燃料后处理的安全,它的整体运行过程的安全是值得关注的。提到高效,我觉得不仅仅是一个投资的问题,我们要知道核电的技术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复制的,比如我们建一个项目,掌握了核心技术以后,可以用自己的设备来建设。现在我们存在着很多不同技术路线,不利于我们降低核电的造价成本和广泛地掌握核电的建设技术,这是我们应该改进的。
  
   电力改革不存在时机问题,而是必须、迅速、持续地进行改革
  
   中国经济导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研究推进电力等行业改革”。我国电力改革时机是否已经成熟?未来改革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些领域?


   史丹:我国电力改革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所以必须不断地持续推进改革。出于我们现在电力和煤炭的矛盾、电力出现周期性的短缺和过剩等问题,都说明了我们的改革没有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不是时机是否成熟,而是已经到了必须得改的时候。如果2012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7.5%左右,那么全国的电力需求不会特别大,供需矛盾也不会太突出,所以今年的改革时机是很好的。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由于前几年火力发电连续地亏损,造成火电投资的下降,所以未来几年电力短缺的问题也不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这个方面也要引起高度的关注,所以改革不存在时机是否成熟,而是必须、迅速、持续地进行改革。


   改革的着力点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应该放在价格上,要形成完善的市场,能产生正确的市场信号,从而引导电力行业的发展。现在我们电力市场的信号都不是很明确,比如价格是不是应该完全由政府来控制,政府对于企业的效益怎么反应等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电力市场的投资。


   中国经济导报:和以往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民营企业进入垄断领域的表述更为全面。就油气行业来说,民营资本的进入并不顺利,打破“玻璃门”的关键点在哪里?


   史丹:我国的油气是一个技术和资金并行的行业,并且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要求比较高。所以民企进入主要就是技术障碍、资金障碍和环境管理的障碍。民营企业进入能源领域之后,我认为之后的发展趋势主要是股份制的经营方式,当然也可以有独资的民营企业。民资的进入应该有多样性的方式,如果由国企组织一个公司,再由民营企业参股,形成优势互补,这样是比较合理的。所以应该给予民企一个灵活的进入机制。


   之前有大型国企抛出一些股份吸引民营企业来投资,但没有什么效果,其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担心自己掌握不到经营的主导权,拿不回长期投资的收益。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政策、法律和监督机制来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和企业正常合理的发展。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