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每日能源参考: 国内外汽柴油价格首现倒挂

日期:2011-08-18    来源:新华能源  作者:新华能源

能源资讯中心

2011
08/18
09:42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汽柴油价格 倒挂 国家海洋局

     今日要闻:

     国际油价17日上涨

    新华网纽约8月17日电(记者乔继红)由于美国上周汽油库存意外大幅减少,国际油价17日上涨。

  当天,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8月12日当周,美国汽油库存意外大幅减少350万桶,推动油价上涨。但报告同时显示,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大幅增加420万桶,同样超出市场预期,限制油价涨幅。

  当天美元对欧元下跌,美元指数有所回落,对油价上涨构成利好。但是,由于德法领导人峰会结果不尽如人意,欧洲债务前景令人担忧,市场对未来原油需求仍然持谨慎态度。而当天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之一批发物价指数在7月份意外上涨0.2%。

  到当天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93美分,收于每桶87.58美元,涨幅为1.07%,波动区间为86.65美元到89.00美元。

  伦敦市场10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47美元,收于每桶110.60美元,涨幅为1.35%,波动区间为109.09美元到111.74美元。(新华网 )

    国内外汽柴油价格首现倒挂 每吨可套利超千元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暴跌,国外成品油价格迅速回归低位,而国内成品油因为尚未触及调价标准,依然维持在历史高位,导致国内外汽柴油价格已经出现“倒挂”。记者昨天从金银岛获悉,汽柴油理论进口套利空间窗口已经打开且正在拉宽,其中新加坡0.05%含硫柴油价格为123.95美元/桶,关税取消后,加上消费税、运费及其它费用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按6.3925计算)柴油完税到岸价为8120元/吨,较上月末跌413元/吨。

  按照8120元/吨的进价计算,0号柴油目前在广东省的最高零售价是8758元/吨,这意味着从新加坡进口一吨柴油,理论上的净利可达638元。

  受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的影响,新加坡汽柴油价格也均出现大幅下滑,与上月末相比,目前价格已经跌近5美元,汽柴油完税到岸价与上月末比跌幅达350~400元/吨。但由于国家发改委并没有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导致华南汽柴油市场的价格,在最近半个月内跌幅有限。就华南均价来看,当前与上月末比,累计跌幅只有20元~50元/吨。

    发改委解释称,如果单纯从时点价格比较,国际市场油价从前期每桶约120美元的高点回落至目前水平,下降幅度确实超过了4%,但从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看,时点价格的短期下跌对平均价格影响有限,目前调价参考的三种原油平均价格仍高于4月7日国内成品油调价时价格水平,国内成品油价格暂不具备下调条件。

  据金银岛数据测算,8月15日三地原油当日均价每桶107.455美元,近22日均价每桶112.487美元,较4月5日基准价上涨0.35%。如果三地原油日均价维持在107美元左右,那么到月末-4%的变化率仍有可能实现。“最快也要到本月底,国内成品油价格才有可能下调。”(广州日报)

    汽柴油到岸价低于国内批发价 配额限制大量进口

  随着国际油价的暴跌,进口的汽柴油价格也迅速下行,而国内由于官方调价尚未到时点,导致成品油批发价的跌幅小于进口汽柴油,由此形成理论上的进口套利空间。但由于配额的存在,海外低价资源目前无法大量进入国内。

  8月来,国际油价一度跌破80美元,至今仍在85美元左右震荡。受此影响,新加坡市场的汽柴油价格大幅下滑,与上月末相比,本周价格已下跌近5美元,使得汽柴油完税到岸价较上月末下跌350-400元/吨。

  相比之下,国内的汽柴油价格过去半月来的跌幅有限。记者从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掌握的华南汽柴油均价数据显示,当前与上月末比累计跌幅仅为20-50元/吨。虽然目前市场无明显利好因素支撑,但石化企业的稳价意愿明显——这意味着即使跌价,成交量也难同步放大。

    “由于国内对汽柴油进口采取配额制,因此,虽然理论上进口套利空间打开,但实际作用不大。估计这一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石油、中石化的进口积极性。”金银岛市场分析师何杰英对本报记者说。

  “目前看来,进口柴油将有利可图,应该鼓励柴油进口,但配额的存在阻碍了低价资源的进口。”息旺能源首席经济学家钟健昨天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应该放开成品油进口权,让更多民营企业参与进口。由此可让国际上低成本的成品油资源迅速引入国内,拉低国内的市场价格,让消费者受益。(上海证券报)

    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完成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近日表示,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完成。

  刘铁男在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专题会议上强调,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扎实做好资源评价工作,摸清我国页岩气资源家底;二是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形成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并实现页岩气重大装备自主生产制造;三是制定页岩气产业政策,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和标准,形成有序竞争的页岩气发展格局;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在规划中要明确部门分工,形成工作合力,使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中国证券报)

    全球铁矿石产能爆发式增长 供求五年内有望逆转

    高额利润刺激了国外矿山的开采和扩张步伐,以三大矿山为首的国外矿山企业矿石产能新近出现了爆发式增长,铁矿石全球供应紧张的局面有望逆转。联合金属网17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以三大矿山为首的铁矿石供应商都在大幅增产,预计未来5年全球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将快速增长,2012年全球铁矿石产量将达到22.8亿吨,到2015年将达到27亿吨,届时,全球矿山垄断程度将会降低,竞争加剧,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局面。

  根据上述最新报告,2011年至2015年澳大利亚现有矿山公司都公布了较大扩产计划,另有很多新矿山陆续投产,如果按计划实施5年内澳大利亚铁矿石产量将增加3.1亿吨左右,由2010年4亿吨的水平提高的7亿吨,即5年内增加70%。根据巴西淡水河谷公布的扩产计划,到2015年产能最高可达5亿吨(包括球团矿),比现在3.1亿吨水平增长61%,年均增长12%。不仅如此,包括印度、非洲、东南亚等地的新兴矿山也开始纷纷投产,并迅速释放产能。

     中国矿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总工程师吴荣庆表示,中国企业近年来“走出去”签约和开发建设的铁矿石项目预计在2011年至2012年、最迟2014年陆续集中释放产能。这样,每年权益矿的比重将增加,将从目前的0.9亿吨增加到2亿吨左右。同时,国产矿2015年的产量预计将达到15亿吨,届时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将下降到42%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铁矿石进口量和价格并没有出现以往的火爆场景,整个市场疲软,且进口铁矿石普遍处于“有价无市”的局面。此外,中国进口铁矿石正趋于多元化,三大矿山的传统地位正在受到挑战。2011年1月至5月,中国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四个主要国家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进口铁矿石达到5453万吨,同比大幅增加52.4%,占进口总量比重达到了19.3%,而2010年仅为15.6%,提升速度非常明显。(经济参考报)

    行业纵览: 

    中国钢铁业陷反倾销泥潭 武钢7个月内遭4起调查

    据经济之声报道,今年以来武钢7个月内遭到了4起反倾销调查,密度之高令人咋舌,涉及金额达5192万美元。其实不仅是武钢,鞍钢、宝钢和一些民营钢企也都深陷贸易摩擦的泥潭,不过应对方式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积极应诉和听之任之。

  武汉钢铁公司上半年国际官司缠身,分别遭到来自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泰国的四起反倾销调查,但武钢表现相当淡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说,这种反倾销调查对身经百战曾百胜的武钢来说,简直不值得一提。

  中钢协相关人士:武钢一向是比较积极地去应诉,应该说近年来武参与这几起反倾销调查,仗都打赢了,特别是对欧盟的,镀锌和彩涂,对印度也是获胜,现在还没有打过败仗。

  相比武钢的积极应诉态度,同样遭到巴西和泰国反倾销调查的某民营钢企却选择了听之任之的驼鸟态度。民营钢企内部人士:感觉应诉的机率赢得不大,未必能胜诉,而且出口那些国家的年需求量也不大。

  这家民营钢企的意思是说,丢掉巴西和泰国等市场无所谓,但毫无疑问,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加强,我国钢铁行业进出口面对反倾销调查的机率未来只升不降,总是鸵鸟政策显然不是个办法。其实,除了贸易保护主义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起来,大部分产品的质量差距越来越小,这对东南亚和南美洲的钢铁产业造成了威胁。中钢协人士由此分析认为,中国钢铁业陷入反倾销泥潭,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中国广播网)

    海洋局再约谈康菲 将提起海洋生态损害索赔诉讼

   记者17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16日再次约谈康菲公司主要负责人,督促康菲公司按期限封堵溢油源,清理海底油污。国家海洋局表示,根据国家赋予的职责,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将代表国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向溢油事故责任方提起海洋生态损害索赔诉讼。

    16日,距康菲公司实现“两个彻底”(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的限期仅余半月时间之际,国家海洋局再次约谈康菲公司主要负责人,了解康菲公司落实国家海洋局《关于限期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的通知》的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康菲公司按限期封堵溢油源,清理海底油污。

  截至目前,造成蓬莱19—3油田溢油的地层源头还未彻底封堵,对于B平台出现新的溢油点、C平台附近不断发现新的油基泥浆的原因,以及今后是否还会继续出现类似情况,康菲公司无法给出明确结论。

  就此,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负责人要求康菲公司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海洋局“两个彻底”的要求,于8月31日前彻底封堵并清除海面溢油。届时如若不能完成“两个彻底”,国家海洋局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鉴于蓬莱19—3油田的溢油已漂至渤海沿岸,对海洋生态环境直接构成影响和威胁,该负责人敦促康菲公司要尽快将相关信息告知公众,包括将来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人民日报)

    康菲招聘广告引争议 称漏油事故提升品牌知名度

   渤海湾漏油事故让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但其犯了错还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着实让人费解。

  溢油事件最早在6月初就发生,直到7月初才被媒体曝光,可是康菲公司并没有停止B、C平台的生产作业。这使得已持续两月之久的溢油事件仍在恶化,康菲不得不在12日又对外坦白:已调整集油罩的位置到新渗油点,矿物油油基泥浆溢出总量增加到400立方米,约2500桶。溢油量截至目前已达3217桶,远超最初估计的1500桶。

  两个多月过去了,渤海漏油事件非但没有画上句号,反而因怠慢拖延愈演愈烈。与有关部门的三令五申、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不同,肇事者美国康菲公司似乎颇为从容,不仅未在国家海洋局的清理期限内完成清污,还“遮遮掩掩、刻意隐瞒”,直到被事实逼到了墙脚,才勉强承认之前未尽力排查溢油风险点。

    然而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近日康菲公司在其官网上的一则润滑油业务招聘通知。称“近期,随着中国渤海湾康菲钻井平台漏油事件的不断演变,使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幅度的传播,也使得美国康菲润滑油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内人士所关注,业务成交量同比大幅度提升,业务人员工作量大幅度增加”。

  康菲润滑油部门一位相关人士称,由于最近康菲中国在渤海湾漏油事件处理过程中,知名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一些原本不怎么知道康菲品牌的客户现在也知道了康菲。“这反而带来了业务量。”该人士称。

   在此则招聘广告刊出的4天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再次指责康菲公司油污处理工作不力,并责令康菲公司就前期的处置不力向公众道歉。(中华工商时报)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