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媒体看能源

新兴产业规划进入到征求意见阶段 寻找未来10倍股

日期:2011-08-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于祥明

能源资讯中心

2011
08/02
17: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新兴产业规划 新能源领域 未来10倍股

  新兴产业规划进入到征求意见阶段 生物质能或领衔新能源

  记者近日从多方了解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进入到征求意见阶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日前也表示,争取尽快发布。

  新能源作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将成为能源产业变局重头戏。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我国新能源产业锁定了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四大产业。在产业规模规划上,核电和风电可伸缩空间较大,目前还不十分确定。而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较为确定,即未来5年分别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和1300万千瓦。其中,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较2010年增长160%,这个目标数字超过了风头正健的光伏装机容量。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推算,1300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意味着要增加500至700个生物质能发电厂,一年要建成100多家生物质能电厂。

  权威能源专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分析指出,生物质能发电成本低而太阳能发电成本高,是导致生物质能未来5年发展更快的主因之一。

  目前,生物质发电成本在每度0.7元左右,而太阳能发电价格在每度1.5元左右。而且,生物质能除发电外,还有多种用途,可以气化、液化、固体成型燃料等用途。周凤起说。

  据透露,生物质能发展目标还设定,到2015年,集中供气达到300万户、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3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150万吨。专家据此推算,到2015年各类生物质利用量至少超过4000万吨标准煤。

  目前来看,如果仅利用农业秸秆等原材料,我国生物质能可利用总规模约6至7亿吨标准煤。周凤起分析说,虽然总量有限,但也相当可观。

  对此,瑞银证券一份研报说,根据国家发改委估算,我国可用于发电的生物质能,近期可达5亿吨标煤,远期可达到10亿吨标煤以上,如果农林生物质充分利用,装机容量可达1.5亿千瓦以上。


  新能源重点锁定四大产业 生物质能独领风骚

  生物质能发电具有成本低等优势,将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大重点记者日前获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出台脚步临近。新能源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未来发展重点锁定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四大产业。其中,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基本确定,即未来5年分别达到1000万千瓦和1300万千瓦。从规划目标来看,生物质能风头已经盖过光伏。

  有关专家指出,与光伏相比,生物质发电更具成本优势,这是导致其风头正劲的重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推算,1300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意味着要增加500-700个生物质能发电厂,一年要建成100多家生物质能电厂。

  受日本核事故影响,核电发展的安全性更受重视,由此可能会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分析指出,生物质能发电成本低而太阳能发电成本高,是导致生物质能未来5年发展更快的主因之一。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日前在我国首次农村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要通过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推广应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稳步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积极推进生物质气化工程。

  据透露,除了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外,还要集中供气达到300万户、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3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150万吨。专家预计,到2015年各类生物质利用量至少超过4000万吨标准煤。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都非常看重,也在提供各种支持。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不久前广东省发改委就下发通知,专门调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贷款需求情况。其目的就是采用贷款承诺、担保、贴息等办法,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

  记者了解到,为了全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已经确定了一些重大行动和重要支持政策。其中,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组织编制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计划出台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工作方案,并有意推进大型自动化秸秆收集机械研发与推广,以求为生物质能发展铺平道路。此外,有关部门还将推进燃气内燃发电机组等关键设备的研发,以及大型生物质气化与净化成套设备等产业化。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李元普认为,除上述措施外,还要加强生物能源植物原料的育种与产业化。

  正是看到生物质能发展的巨大潜能,近年来湖北、山东等地方政府,以及凯迪电力(行情,资讯)、中粮生化(行情,资讯)等上市公司,纷纷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对生物质能产业的投入。


  结构调整无路可退 新兴产业战车下半年加速

  2011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电荒使饱受通胀之苦的中国经济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部分地区的供电紧张矛盾进一步加剧。下半年,尽管面临电荒、钱荒、用工荒等多重压力,但是中国经济转型已经没有退路,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大力推进。

  电荒愈演愈烈

  日益紧张的用电形势,已经给株冶集团(行情,资讯)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作为一家生产锌、铅及其合金的企业,株冶集团在铅锌冶炼、机械运转、炉窑运行的过程中,都要消耗大量电能,株冶集团是目前株洲市用电量最大的企业。巨大的电能消耗使株冶集团成为错峰用电的首选对象。

  据企业生产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7月5日凌晨开始,株洲市电业局就已经对企业特定时间的用电负荷进行了规定:10:45-12:15和22:00-次日1:00,用电负荷不高于15万千瓦;12:15-14:55,用电负荷不高于18万千瓦。

  而最近我们的正常用电负荷约为22万千瓦,最大缺口达7万千瓦。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错峰用电不但改变了株冶集团原来的生产模式,也增加了用电成本。保守估计,仅电费一项,企业每天就要多支出3至4万元。

  如果是短时间错峰,我们还可以克服。但要是长时间这样,企业就难以承受了。相关负责人说。据其介绍,在今年4月中旬到5月下旬的电荒中,株冶集团有一个多月受到用电调整的影响,企业产量减少40%,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株冶集团的遭遇并非个案。上半年,我国多个省份都遇到了近年来最为严峻的电荒。2月至4月本是用电淡季,但淡季不淡,从东部沿海到中部地区都出现了大面积电力缺口,其中湖南电网最大限电负荷达到570万千瓦,占该省实际用电需求的三分之一。

  5月份以来,全国已有11个省市采取了有保有压的电力供应调控措施。2003年到2004年,我国曾经出现连续17个月用电增速超过15%,全国21个省区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情况。今年的大面积电荒,被称为200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

  今夏电力形势尤其不容乐观。国家电监会预计,7-9月份全国日最高用电负荷和最大发电量将分别比去年峰值高出14%和11%左右。除东北、蒙西、西北电网富余3000多万千瓦电力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高峰时段供应偏紧,总缺口规模约3000万-4000万千瓦。其中,江苏、浙江、湖北、重庆、湖南、广东、京津唐等地迎峰度夏期间的电力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三大变化难以回避

  实际上, 电荒只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有阶段遇到的问题之一。目前,资源荒、钱荒、用工荒正从各个方面对中国企业施加着压力。

  专家指出,中国经济近十年取得了令全球称羡的成绩,这获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的四大驱动力,或曰四大红利:改革红利、开放红利、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但是,任何红利都不能被无限制的使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已经产生了变化。

  首先,资源承载压力已至极限。在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的推动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今年以来中央对节能减排高度重视,但是一季度高耗能产能仍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12.2%,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回升速度明显快于整体工业回升幅度。

  高耗能行业不计成本的投资开发给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也导致了资源的紧缺和空气的污染。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中国单位GDP消耗钢铁、铜、铝、铅和锌等基本金属的数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4.9和4.4倍。

  第二个变化是 刘易斯拐点隐现。随着劳动力转向有限供给,去年以来,沿海地区加工企业就遇到了用工荒的问题。今年起,用工荒问题不仅在沿海地区没有缓解,反而在全国进一步蔓延。目前,北京等一线城市的中小企业也遭遇招工难。

  专家指出,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变以及工会谈判地位的不断增强,意味着未来劳动力成本将逐步向合理水平回归,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将难以避免。

  中国经济遇到的第三个变化是外需放缓。金融危机后,随着美国经济体系的去杠杆化,中国出口顺差将渐次收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3-6月,出口增速分别为35.8%、29.9%、19.4%和17.9%,已经实现连续四个月下滑。

  对此,博览财经研究员刘涛认为,面对不断挤压的红利空间,中国经济保持过去的高增长面临困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新兴产业承担突围使命

  在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责无旁贷的承担突围的使命。实际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名词自提出之初,就被赋予了助推经济转型的重要使命。

  今年7月,科技部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把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优先任务。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表示,按照近几年我国GDP的发展速度及规模测算,预计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4.3万亿元,2020年将达到11.4万亿元。为实现国务院提出的上述发展目标,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1年-2015年间要实现24.1%的年均增长速度,2016年-2020年要实现21.3%的年均增长速度。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未来3年新能源产业产值有望达到4000亿元;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元;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6年将累计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

  工信部有关人士认为,从新兴产业所处发展阶段和推进的层次来看,预计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西部将成为淘金热土

  作为经济转型的另外一个重要载体,区域经济上半年也热点不断。下半年,区域经济将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合力,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从内蒙古到西藏,再到宁夏,上半年,区域经济频频传出好消息。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内,还有陕甘宁振兴规划、东北十二五振兴规划以及能源金三角规划等一系列区域性规划呼之欲出。

  专家指出,区域经济和新兴产业如同硬币的两面,新兴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落脚点,区域规划则决定着结构调整的辐射面。而两者的点面结合是否匹配,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结构调整的成败。

  换言之,如果没有产业转型、升级或替换,则区域规划就是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空话。而没有区域规划作为产业转型的承接方,壮大新兴产业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两者缺一不可。

  实际上,在区域经济规划的引导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省市发力新兴产业。其中,重庆市提出要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预计2012年新兴产业产值超过4000亿元。要构建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集群。

  四川省则提出今年将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并重点扶持装备制造业等八大产业;陕西省计划到十二五末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15%。2011年将在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上率先突破,太阳能光伏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建设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等。 (上海证券报)


  新兴产业将涌现大量“Tenbagger” 今日早报

  “Tenbagger”一词出自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成功投资》一书,意为“在未来几年内能够涨10倍的股票”,也是很多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名词之一。正在发行的诺安上证新兴产业ETF(行情,资讯)及联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宋德舜指出,在未来几年内新兴产业将涌现大量“Tenbagger”。

  宋德舜分析指出,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左右,若考虑到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持续的增长和通胀影响,五年和十年后新兴产业增加值实际分别将较目前增长3.49倍和13.20倍。由此可知,国务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的发展目标意味着有关行业将实现“十年十倍”的增长,这将为投资者提供未来十年中国最大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事实上,新兴产业已经涌现了大量的“Tenbagger”,以上证新兴产业指数的成份股为例,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国阳新能(行情,资讯) 的股价复权涨幅近9倍,科达机电(行情,资讯) 的股价从2.46元涨到27.99元,广汇股份(行情,资讯)的股价从4.9元涨到49元,包钢稀土(行情,资讯) 的股价从5.6元涨到96元。恒瑞医药(行情,资讯) 、天地科技(行情,资讯)、厦门钨业(行情,资讯) 、天威保变(行情,资讯) 、洪都航空(行情,资讯)、新安股份(行情,资讯)、特变电工(行情,资讯) 、方大炭素(行情,资讯) 等股票七年来的涨幅也都超过了10倍,并且在其50只成份股中,有30只个股七年来的涨幅超过500%。


  2、节能环保: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是核心推动力

  涵盖6大重点领域,名企和细分行业龙头林立

  工业和建筑是我国目前能耗最为集中的两个领域,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显得非常重要。环保行业属于公用事业,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是核心推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额预计将达3.1万亿元,环保产值将有望超过2万亿元。

  据悉,国家发改委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增污水配套管网建设能力20万吨,新增污水处理规模9000万吨,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规模5000万吨;新增污泥日处理能力4.7万吨;新增垃圾填埋日处理能力25万吨,新增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15万吨;新增燃煤电厂脱硝设施1.8亿千瓦;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试点;支持建设一批清洁生产的示范工程。

  碧水源(行情,资讯)、万邦达(行情,资讯)是水处理中的名企,固废处理龙头桑德环境(行情,资讯)在行业内实现了业务的全覆盖,电子垃圾处理龙头的格林美(行情,资讯)能实现钴镍二次循环利用,九龙电力(行情,资讯)的脱硝催化剂生产线和核废料处理工艺均是国内独有的,龙净环保(行情,资讯)、三聚环保(行情,资讯)是工业脱硫脱硝领域的重点企业,合康变频(行情,资讯)、英腾儿分别是高压和中低压变频产品的领先制造商,泰豪科技(行情,资讯)是建筑节能产业龙头,龙源技术(行情,资讯)在电厂节能点火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3、高端装备制造:五大领域市场表现各不同

  高铁最热,航空装备、卫星制造已是昔日黄花,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仍有潜力可挖

  十二五规划建议从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两个角度谈及高端装备制造,这个行业的发展,意味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伟大转变。国务院明确了未来高端装备制造的五大重点领域,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高铁及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

  高铁是现在市场上最热的概念。我国的高铁建设刚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城际、城轨、地铁都在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16年,我国将新建轨道交通89条,总建设里程2500公里,到2020年将达到5000公里。

  高铁概念的春风中,中国南车(行情,资讯)和中国北车(行情,资讯)两只白马早已奋蹄疾飞,机车轴制造龙头晋西车轴(行情,资讯)近期股价表现出色,而业务重点转向车轴和车轮片的太原重工(行情,资讯)则似乎刚刚启动。占据铁路微机信号检测和列车调度系统龙头地位的辉煌科技(行情,资讯),上市以来股价持续攀升,至今保持在上升通道之中。

  航空装备领域,西飞国际(行情,资讯)、中航精机(行情,资讯)受益于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发展。中国卫星(行情,资讯)、北斗星通(行情,资讯)受益于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中国船舶(行情,资讯)、中集集团(行情,资讯)、海油工程(行情,资讯)、中海油服(行情,资讯)值得关注。智能制造装备的重点个股有沈阳机床(行情,资讯)、陕鼓动力(行情,资讯)等。从目前股价走势看,前两个领域步入调整期,已是昔日黄花;后两个领域仍有潜力可挖。


  5、新能源:核能是重头戏

  核电最靠谱,只是建设周期较长。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运行体系建设被提上日程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发动机,新能源开发决定着未来经济的自主权,因此,市场把新能源概念炒作得登峰造极。综合机构的观点看,今后重在把握能源开发的关键环节和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

  根据《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的风能、核能、太阳能等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5亿千瓦、8000万千瓦和2000万千瓦。这将为相关行业的设备和施工商带来巨大商机。

  核电是新能源领域的重头戏,预计十二五期间将是核电领域工程开工的高峰期。中科科技、沃尔核材(行情,资讯)等的股价经过快速拉抬后,目前一直横盘整理。近期,东方电气(行情,资讯)、浙富股份(行情,资讯)以及核电阀门子行业龙头江苏神通(行情,资讯),备受机构关注。

  2011年,智能电网进入二次建设高峰,适应新能源发展的运行体系建设被提上日程。电力自动化市场龙头国电南瑞(行情,资讯)、变电站母线保护龙头长园集团(行情,资讯)等个股股价曾经持续攀升,而直流电龙头许继电气(行情,资讯)的资产注入、智能电网等概念,仍待市场发掘。

  太阳能领域,将加快推广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重点上市公司有南玻A(行情,资讯)、风帆股份(行情,资讯)、拓日新能(行情,资讯)、孚日股份(行情,资讯)等。风电技术装备水平仍待提高,规模化发展还需有序推进,金风科技(行情,资讯)和华锐风电(行情,资讯)在风电行业闻名遐迩。

  生物质能也会得到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涉及的上市公司有北大荒(行情,资讯)、荣华实业(行情,资讯)。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