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挑战和机遇

日期:2011-05-09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本站专稿

能源资讯中心

2011
05/09
11:18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 社会经济 能源 挑战 机遇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是推进现代化生产最主要的动力来源。能源利用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近代发达国家通过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能源,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高度现代化。当今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农业等生产体系以及人们的生活设施和服务体系的现代化,也都伴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短时期内对能源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再加上相对落后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也加大了能源环境以及能源安全的压力。我们必须意识到能源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制定战略性的长远规划,最大限度地保障能源供应,减少污染和浪费,并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逐步解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能源瓶颈问题。
中国能源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能源消费总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当前正面临着是否有充足的能源供应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问题。在能源消费方式上,中国也不能简单地和发达国家相比。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虽然能源消费比中国还多,但其人口不到中国的1/3。如果采取同样的能源消费方式,中国就要耗费现在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能源,这在实际上是肯定不可能实现的。更为紧迫的问题是,如果能源消耗不加节制,会相应加大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将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并需要承担更多相应责任,陷入更不利的境地。
    近年来,“拉闸限电”现象在全国一些地方频频出现,某些地方电荒、煤荒、油荒接踵而至。这反映了我们在能源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在能源发展规划中预测的准确性、配套制度的合理性等方面并不尽如人意,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与能源资源结构不够协调。
    一个国家的能源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各种不同能源的转换、输送,并且以各种不同形式或产品服务于终端用户的庞大且复杂的系统。经过全国战略性的资源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能源供应,减少污染和浪费。如何通过产业调整、宏观调控和技术创新大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尚有巨大潜力待挖掘。
警惕世界高耗能产业向我国转移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国西部一些地区高耗能产业发展十分迅猛。这些低起点的高耗能产业,不仅加剧了中国国内能源紧张的情况,而且对国际市场的行情产生影响,也极有可能使中国西部成为世界高耗能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在西部某些地区,从传统的高耗能生产基地到新建的工业园区,高耗能工业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一度关闭的小型冶炼厂也死灰复燃。这些高耗能企业产品大多出口到国外,这意味着在其他国家严格限制发展的高耗能产业正在向中国大举转移。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制定了面向国际市场的宏大目标,称此举“将改变国际产业格局”。在一些招商引资快速膨胀的贫困地区,高耗能工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
    发达国家普遍从能耗、环保和税收等方面对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耗能项目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迫使这一产业向境外转移。而中国这些行业的门槛显然过低,中国也很有可能因此成为世界高耗能产业转移的中心。盲目发展这些产业会给国家资源、环境、经济发展都带来很大隐患。
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发展的新希望
    中国人均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无论是在能源安全挑战还是环境的巨大压力上,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任务。
    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据有关统计,太阳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的地区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3以上,可开发的陆上风能资源达2.53亿千瓦,还有种类繁多的生物能资源,储量丰富的地热能以及海洋能资源和更多的海上风能资源。预计到本世纪下半叶后,可再生能源将逐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而占据世界能源体系的主导地位,实现向可持续能源体系过渡。
    中国很早就已开始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小水电、太阳能热力装置、风电和农村沼气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约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中国可再生能源正在从单纯的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保障能源安全
    据科学界估计,如果不开发新的能源,在未来200年里人类将耗尽地球在过去数亿年间蓄积的化石能源。另外,化石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危害极大。在国际油价不断攀升、资源过度开发的今天,人类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发展行为,并踏上了探索新能源的征途。对新能源的要求最主要的就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不会对地球环境造成破坏。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就是这样一种探索活动。2006年11月21日,ITER计划的有关7方,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的代表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及相关文件,标志这项全新能源计划的全面启动。
    热核聚变反应不同于目前核电站的生产原理,不产生高放射性的核废料,也不产生温室气体和污染。此种核聚变反应主要借助氢同位素,这种原料在地球上取之不尽,而且核聚变放射性微乎其微,不产生核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因此核聚变被认为是未来解决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计划一旦成功,将为人类开发新一代战略能源带来一次革命。
未来发展方向和对策建议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源发展战略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确立节能的首要位置。改变以往低效利用方式,注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组织实施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和发展能源技术市场,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的推广应用。
    ——将清洁能源置于优先发展地位。面对全球能源紧缺,中国应从自身能源供应战略角度出发,发展清洁能源,向清洁能源要效益,因地制宜结合中国地理情况大力发展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同时在各个节能领域中投入巨额资金加快研制节能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未来能源技术,尤其在先进的节能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以此确保国家经济持久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根本。中国应当尽快建立健全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抓紧建立与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研究制定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鼓励企业、组织、个人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实现节能减排者得实惠,高耗能者高成本。
    ——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契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节能降耗型产业结构。从发达国家治理环境污染、开展节能减排的过程看,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即由以重工业型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中国现阶段应当大力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加大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的力度,根据不同行业情况,适当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和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