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 新能源网 光伏网 电力网 风电网 储能网 氢能网 充换电网 节能环保网 煤炭网 石油网 燃气网
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期待能源转型发展,如何降低碳排放,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制订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成为全国“两会”期间各位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重要话题。5月26日晚上20点30分-22点20分,由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国际能源网承办的“人大代表展望能源革命和’十四五’能源规划”线上研讨会成功举行。

当前位置:能源专题 » 宏观能源专题

会议主题

会议主题
会议主题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邀请嘉宾

姜希猛
姜希猛

四川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
全国人大代表

刘汉元
刘汉元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
全国人大代表

曹仁贤
曹仁贤

阳光电源董事长
全国人大代表

张  雷
张 雷

远景科技集团CEO
全国人大代表

周大地
周大地

四川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
前所长

李俊峰
李俊峰

国家应对气候中心
首任主任

何继江
何继江

清华能源转型中心
常务副主任

王霁雪
王霁雪

水规总院新能源部
副主任

核心观点

姜希猛

姜希猛

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

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首先谈到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制定的迫切性。他指出:“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是必然趋势,因为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地球温室效应已经非常严重,如果不采取措施,地球升温将不可控。但我国却没有像欧美国家一样设定2030年之后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是当前最大的一个挑战。”
姜希猛认为,虽然我们国家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制定过高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这并不能成为我国延迟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理由。在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时,把握两个因素,一是时间,需要我们国家在制定可在生能源发展目标上设置相对具体的时间;二是法律制度保障,也就是要把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通过法律规定的形式加以明确,确保可再生能源发展有法律制度保驾护航。
刘汉元

刘汉元

全国人大代表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表示应该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我国去年进口原油约5亿吨,石油外贸依存度达到72%,外汇支出超过2000亿美元,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和外汇支出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我国的光伏产业成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赢得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国内的光伏发电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成本优势,以输出的等效能量计算,发电成本已经降到了10美元以下每桶原油的价格,且发电全过程零污染、零排放。更重要的是,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角度考虑,用10到20年时间,实现能源增量的70%、存量的30%到50%的可再生清洁化替代,就能将国家能源供给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劳永逸地解决石油进口可能被“卡脖子”的问题。”
刘汉元对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有乐观的预期,他认为2050年非化石占比应该能够达到50%。他说,国家发改委《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文件中曾展望过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一半,所以说50%是个低目标,2050年甚至有可能达到100%。
刘汉元表示,尽管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日新月异,但国内仍有很多人并不知晓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之强,成本下降之快速的实际情况。国家在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时相对保守,这会让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导向出现偏离,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在“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要更大胆一些,让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跟得上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的速度。
曹仁贤

曹仁贤

全国人大代表 阳光电源董事长

对于此前建议将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规划占比提高到25%,205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50%,曹仁贤表示,实际上这一目标相对保守,“十四五”正处于我国新旧动能转换以及能源结构转型优化的关键时期,在此呼吁各方为可再生能源让路,彻底改善现阶段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从而共同促进中国乃至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
曹仁贤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国内的可再生能源至少可以满足到新增3000多亿度电的能力。尽管看起来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较大,但其占比也就相当于化石能源贡献的一半而已,因此我国必须每年都要给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标,每年给予光伏不低于6000万千瓦的装机规模,风电不低于3000万千瓦的装机规模比较合适。
为此,曹仁贤建议,第一是要每年都给可再生能源发展足够的指标,至于个别省设置的非常低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小时,是违反《可再生能源法》精神的。第二是要让各种能源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注意电力灵活性的改造,特别是火电机组,必须能适应大幅度调峰的要求,所以电力的灵活性改造将成为未来五年能源转型工作的重点。
此外,曹仁贤强调,“十四五”期间需要加速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发展,其作为提高电网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核心。
张雷

张雷

全国人大代表 远景科技集团CEO

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认为,《能源法》应为总书记提出的“能源革命”重大战略设定总体目标,为零碳排放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设定长期目标和路线图。他认为,通过《能源法》引领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对中国保障能源安全,培育全球领先的智慧绿色能源战略产业意义重大。
针对碳市场,张雷同时谈到,包括英国、新西兰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已通过立法明确和固化零碳发展的目标,欧盟国家还计划向没有碳税政策国家的产品征收碳关税,通过全球贸易传递减排压力,这对我国产品出口欧洲市场将带来巨大挑战。中国应加速碳交易机制建立,这将变挑战为机遇,对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零碳目标,将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再生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而中国的能源安全,取决于我们从目前到2050年的能源体系的设计。电力规划和能源基础设施布局、调整的时间跨度较大,需要通过立法给予框架的稳定性和前瞻性。社会产业、政府规划、技术研发创新等,也才能相应地积极推动起来。
张雷强调:“5年前大部分人都没有人想到风电、光伏可以平价,远景10年前就看到了这一点。再过5年大家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行业,到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会认为2050年实现零碳没有问题。”
张雷说:“未来不是被预测出来的,而是我们共同塑造出来的。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就要用科技、用知识、用我们的智慧去塑造它”。
周大地

周大地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认为,全球的低碳转型正在呈现加速的趋势。现在并不是别人要求中国低碳转型,而是我们自己需要低碳转型。我国已经签署了《巴黎协定》,要确保实现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的目标。这需要在2050年至少减少一半的二氧化碳排放。
周大地认为,2050年,风电、光伏建设规模至少都要达到20亿千瓦以上,而实际情况是两者目前的发展只有2亿千瓦。正因如此,目前要从法律角度规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但该目标应该是最低的发展目标,是下限,而不是上限。除了需要法律层面的支持外,周大地强调,“‘十四五’规划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一方面要通过有关的渠道,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的建议;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全社会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宣传出去。”
李俊峰

李俊峰

国家应对气候中心首任主任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说,从能源安全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的时候,高比例的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安全的最有利的保障。我们不可能像美国通过页岩油页岩气来解决它的能源独立,但是我们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每年增加1亿吨油当量的能源供应是没有问题的。10升油相当于15度电或者20度电,我们可以用增量的风电光伏来替代石油,满足我们的用能需求。可再生能源做好了,每年可以增加3000亿度电,差不多相当于1亿吨油当量的能源,这样我们坚持下去,做十年,就解决了刘汉元说的每年我们进口5亿吨油的问题,这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非常重要。
李俊峰表示,“中国的碳排放峰值不会晚到2030年才实现,在‘十四五’末的2025年实现是很有可能的。‘十四五’规划的非化石能源目标,完全可以超过20%,尤其可能是22%、23%。所以说2030年,超过25%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我们过去提2030年20%的目标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比较稳妥的估计,是没有问题肯定能够实现。但是我们不能把那个目标作为一个高目标,那是一个确保的是底线。刚才周大地所长也说过这样的问题,说关于非化石、可再生能源的目标都是最低限的目标,而不是最高追求的目标”。
李俊峰认为,做好中长期能源规划一定要认清几个问题,一是不要低估我国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速度,“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量分别是11.4、9.7、7.4、5.6亿吨标煤,平均每五年下降1.7亿吨,年均能源消费增量,则分别为2.3、2、1.5和1亿吨,即从“十五”时期每年增加2.3亿吨标煤,下降到每年的1亿吨标煤,即可满足能源增长的需要。另一个不能低估我国能源高质量转型的速度,“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量中电量的占比分别是35%、45%、63%和85%。估计“十四五”期间这一比例会超过100%,即实现了电力对其他用能方式的替代。三是要充分考虑非化石能源的经济性,按照新增光伏发电的上网价格大约在每千瓦时0.25-0.35元,成为最有竞争力的能源。四是能源安全的思维,3000亿千瓦时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相当于1亿吨石油,“十三五”期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年均增量是2500亿千瓦时,“十四五”再努力以下,实现,乃至突破每年新增3000亿千瓦时的非化石能源发电难度不到。与努力增加石油产量相比较,“十三五”期间我国石油产量增加了200万吨,折算成发电量只有60亿千瓦时!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经过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鼎力支持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据李俊峰介绍:“现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已经和燃煤发电的燃料成本相当接近。就经济性而言,我国大部分地方的光伏发电价格可以在每千瓦时0.35元左右,资源好的地区可以控制在0.25元左右,分别相当于石油价格每桶15-25美元左右,是国内石油生产成本的1/3左右,是我国政府确定的石油地板价格的1/2,可再生能源已经具备与火电同台竞争的实力。”
戴彦德

戴彦德(书面发言)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戴彦德作了书面发言:“十四五”规划是我国五年规划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最具挑战的一个五年规划。
一方面百年大疫情带来的影响深刻,广泛而又深远;另一方面,“十四五规划”,事关我国是否真正跨入高质量增长阶段,事关能否在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因此,规划不仅要立足长远,谋划未来,更要用未来引导现在。
未来是么样,其实未来己来。
从国际能源转型的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在已经完成了由高碳(煤)向低碳(油气)能源的转型,成功解决了区域环境问题后,正在由低碳向无碳转型,届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动力将由高效、清洁、低碳、无碳、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非化石能源提供,从而彻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十四五”规划应充分考虑全球能源革命的趋势,进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强化能效是第一能源的理念,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效率提高的总体方针,这也是实现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基本保障。
王霁雪

王霁雪

水规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

水规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霁雪介绍说:“2019年内蒙达拉特的光伏项目,投标上网电价只有0.24元/度,这其中包含治沙成本。青海的光伏发电含调峰成本,每度电只有0.24元左右,按照青海到河南的特高压的过网费0.08元/度计算,光伏发电从青海通过特高压输送到河南的电价大约只有0.32元,仍比当地火电成本低廉。”
王霁雪认为,在符合建设条件和消纳空间的情况下,国家在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目标时会尽量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往高调整。此外,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制定也会与弃风、弃光的比例有直接关系,如果可以容忍在资源很好或较好地区略微调高弃风、弃光比例,那么消纳能力将有很大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也就可以相应提高。
王霁雪建议,可以考虑在一些荒漠地区建设超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通过规模效应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同时还有可观的规模效应。
李正风

李正风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

我想今天大家讨论的问题,实际上在我看来可能可以归结为两个核心的问题,我们未来究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能源系统,以及我们怎么样去走向这样一个我们认为值得追求的理想的一个能源系统。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我很同意前面张雷董事长所提到的一个思想,未来是被塑造出来的。我也同样提这样的一个看法,就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未来,绝不是今天的一个简单的延续。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对未来能源系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其实在规划的过程当中,蕴含着我们对于未来的追求,未来的理想。
当然从比较大的方面来讲,我们说未来的追求未来的理想,我们说人要追求美好的生活,中国要追求中国梦;从全人类来讲,我们要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可以都被理解为是我们的理想。当然如果要是落实到我们的能源问题,希望我们能够减少温室效应,我们能够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能够更好地去利用我们有限的资源,这里面可能都和我们将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能源体系,这个问题是有非常重要的关系的。
在这里面我觉得对于未来的这种设想,乃至我们的“十四五”规划和对2030年、2050年的这样的一个能源体系的的设计,我觉得都是需要塑造共识的。这个共识可能不仅是我们专家的层面,不仅是我们这样的一些精英的层面,我觉得恐怕还要延续到我们更广大的社会公众。所以我也是非常欣赏前面刘汉元董事长所提到的,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的态度,我们需要在这种理想和追求的这样的愿景之下,能够不断的去塑造共识,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之上,需要更加积极的规划,需要更加主动的规划,需要一个更加有理想和抱负的规划。
何继江

何继江

清华大学能源转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本次云端论坛采用腾讯会议+微赞直播模式对公众开放。嘉宾十数人在腾讯会议室,微赞直播厅参会人员络绎不绝,最高同时在线人数3386人,总浏览量1.91万。国家能源局数个司的领导干部来到会议听会,有很多省市县发改委和能源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来参加会议,来到直播厅静静学习。
网友们从全国各地接入直播厅,有基层政府人员,有大学和研究机构人员,有电网和各类能源企业的人员,还有媒体人员。远在德国、丹麦等地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联合国环境署的中国官员和研究员,德国能源署、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丹麦能源署等国外机构的友人也远程参加了会议。在直播厅的观众们还以留言方式向人大代表和与会专家提出了数百条问题和建议,为“十四五”能源规划建言献策。这场因为新冠疫情而不得已采取云端形式的论坛,不经意间成就了一次重大的创新,不仅是会议的参会人员之多之广泛创造了实体会议难以达到的规模,实现了思想的快速传播,而且这样的云端会议还快速而广泛地汇集了全国人民的意见,汇集了全国乃至全球能源专家的智慧,使人民群众的意见能够通过人大代表迅速汇入能源规划的研究和决策体系。

本会议纪录依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未经与会人员全文校核,仅供参阅。如需书面引用,请参阅本次会议主办方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会议承办方国际能源网正式发布的会议纪要。

会议主办方联系电话:010-62566110; 邮箱:inencom@in-en.com

推荐专题

更多专题 >
长按识别二维码参与讨论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