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资本 » 正文

被遗忘的储能巨头,比亚迪加速回归国内市场

日期:2021-10-15    来源:储能100人

能源财经

2021
10/15
10:3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比亚迪 动力电池 储能项目

2020年夏天,比亚迪回来了。

在去年8月底举行的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比亚迪储能业务总经理尹韶文做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演讲的核心内容是比亚迪将携全新的产品积极参与国内市场开发,同时将储能业务平台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进行开放和共享。

比亚迪储能业务总经理尹韶文

这表明,在国内储能业务经历数年沉寂后,比亚迪再次将国内市场放在了与国际市场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位昔日的储能产业拓荒者,正打算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

与此同时,在比亚迪内部,一场围绕体制机制的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比亚迪计划分拆电池业务单独上市,和动力电池密切相关的储能业务亦被整合,将原本属于第十四事业部的储能板块划转至电池事业群。整合之后,动力电池和储能板块之间有望产生更强的协同效应。

众所周知,在过去十二年里,主打铁锂电池的比亚迪不仅在电动汽车领域成功登顶,也是国内首先将铁锂应用于储能,并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推广的企业。截至2019年年底,比亚迪全球锂电储能装机量超过750MWh,如此规模,在国内无出其右者。

但与辉煌的国外战绩相比,近几年来,比亚迪在国内的储能业务确实没有什么存在感,众多的储能项目招投标中也鲜见比亚迪的身影。此番归来,再度引发了业界诸多猜测。

如今,中国储能产业正处于剧变前夜,“十四五”时期储能即将进入大规模应用的新阶段。作为国内储能产业的奠基人,在遭遇国内储能市场的冰与火之后,比亚迪该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在接下来的商业化征途中,比亚迪能否如愿将储能板块打造成继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增长极?

1

在深圳坪山厂区内,有两栋其貌不扬的别墅,被比亚迪人称为“未来村”。2009年比亚迪在这里打造了一个由风电、光伏、电池储能组成的能源试验田。

之所以叫“未来村”,是因为它超前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理念。这两栋别墅的24小时用电需求,是经储能电站进行能量储存和转化,全部来自绿色能源,从而实现零碳排放。

“未来村”里,最值得关注的是1MW/4MWh的储能电站,这是国内首套兆瓦级锂电储能电站,它开启了铁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的尝试。

比亚迪“未来村”里的两栋零碳别墅

把铁锂电池应用到储能,比亚迪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2010年到2013年,比亚迪完成了所有储能核心技术的开发和积累,并且通过一系列示范工程验证了锂电储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在国内储能产业的莽荒时代,比亚迪作为行业的急先锋在国内创造了多个第一。2010年,比亚迪参与的南网宝清电站是国内首个电网侧项目,签约仪式上邀请了股神巴菲特前来助阵;2011年,国网张北风光储战役打响,在这个总投资100亿的项目中,比亚迪揽获储能最大标包6MW/36MWh。

这也是比亚迪在国内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在此后的多年时间里,比亚迪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海外市场,其国内储能业务长期陷入停滞状态。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其实是一个被动的选择,与繁花似锦的海外市场相比,国内的储能一直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尤其是2017年底五部委联合发布的首个储能行业指导意见以来,储能赛道日益拥挤,在下游应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无休止的低价竞争让所有企业都疲于应对。

次年8月的储能西部论坛上,比亚迪干脆放出了一条震惊储能圈的消息:不再参加国内招标项目,专注做储能设备供应商。

比亚迪时任储能负责人张子峰直言,在国内去独立竞标项目,比亚迪需要和政府、各省电网公司,上上下下去打交道,会在产品和技术以外的东西上牵扯太多的精力。

与其在国内和苦哈哈的同行们血拼,不如集中资源去搞利润更高的国际市场。早在2011年便接了美国雪佛龙4MWh的储能业务,向海外出口了第一个集装箱,由此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近年来美国、英国的储能调频市场相继爆发,比亚迪在海外市场进入收割季。仅2015年这一年,比亚迪总共向美国储能市场出口了100个集装箱,共132MW的储能电池产品。价格也十分诱人,比亚迪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磷酸铁锂电池价格相当于4.7元/Wh(2015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23),这个价格几乎是当时国内价格的2倍(国内2.5元/Wh)。

从全球累计装机来看,比亚迪是名副其实的巨头。截至2019年年底,比亚迪全球累计出货量已经达到750MWh,和LG、三星、特斯拉、KOKAM处在同一阵营。产品从小的家庭储能系统,到中间级别的工商业储能产品,再到大的公用级别的集装箱系统,全方位地覆盖了目前的市场需求。

2

现阶段的储能产业,像极了几年前的光伏产业,国外市场先行起步,而后逐渐转向国内。

2020年被业界誉为拐点之年,经历数次跌宕和风吹雨打的中国储能产业,再次有了复苏的迹象。

这背后,是新能源与储能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国家层面关于储能的政策接二连三地发布,尤其近期两部委出台的“两个一体化”征求意见稿,将储能提到了一个更加显著的位置。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的政策导向下,电源侧风光储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下一步电网可能会加强电能质量和新能源接入考核,储能将会成为新能源侧的标配。

今年7月16日,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杰翔在西宁与比亚迪集团公司副总裁何龙进行了座谈,就投资发展储能发电项目进行对接交流。比亚迪表达了在青海进行储能方面的投资意愿。

半个月后,一则比亚迪与风电巨头金风科技战略合作的新闻刷遍了朋友圈,双方将在电源侧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储能”方面共同打造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

“窥一斑而知全貌”,最终的答案在SNEC展会上揭晓。比亚迪在展会推出了面向全球的“伙伴计划”,向国内外企业抛出橄榄枝,拟与EMS、PCS、高校、设计院、电网等上下游企业一起合作,共同打造储能生态平台。

今年8月比亚迪在SNEC展会上公布了面向未来的“伙伴计划”

文字里表达的意思不言自明,曾经号称不参与国内竞标退出中国市场的比亚迪,正积极重返国内市场。

一直以来,比亚迪在储能领域都是以全产业链的“系统集成商”的面目示人,从电芯到PCS、BMS等核心部件均为自主研发生产,除了向电网等个别客户提供电池外,比亚迪并不对外销售其电芯和模组,只提供集成化的储能系统。

“伙伴计划”的推出是否预示着比亚迪战略的调整?对此,比亚迪内部人士则表示,比亚迪的储能战略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安排。“早期的市场环境不成熟,没有产业链配套,亦没有相关标准。为保证产品的及时交付和安全运行,早期由自身来做全产业链的系统集成是更负责任的做法。”

现在,比亚迪不仅提供储能集成系统,也在酝酿一盘更大的棋,将其积累数年的储能技术和业务变得“共享”和“开放”。

2019年以来,比亚迪先后成立5家以“弗迪”命名的全新独立子品牌,标志着其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对外销售。储能亦不例外,将原属于比亚迪第十四事业部的储能板块,被正式划转至比亚迪集团第二事业部,被外界看作是比亚迪加强内部统筹的信号。

从垂直一体化到对外开放,这昭示着比亚迪的大转身。在业内人士看来,比亚迪的储能业务在集团层面将会被重新梳理,“比亚迪”品牌将来可能会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和储能系统集成,“弗迪”品牌将对外销售动力及储能电池。

3

随着储能行业门槛提高,产品定位和细分市场分析变得更加重要。因为整个储能产品开发过程是一次非常高昂的投资,后期做出的产品如果对不上市场需求,前期投资很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情况。

当产业真正发生变革时,产业的领导者,一定是技术的整合者。在国内储能市场需求日渐增长的背景下,比亚迪发起了新一轮的产品攻势。

2020年8月8日,比亚迪首次将的电网级储能产品BYD Cube公布于众,BYD Cube从立项到下线历时一年,经过数次的研发打磨,对整机和重要的部件进行了288项产品验证。产品形态一改过去的集装箱式,更加模块化和标准化;温控系统首次采用液冷系统代替风冷;单侧开门无过道设计,体积能量比大幅提升......

许多业内人士称其为一款革命性的产品。认为比亚迪把造动力电池的创新,应用在了储能系统上,把在车规级电池上为了空间死磕的精神,投射在了集装箱体积的储能产品上,这是高维打低维的思路,将引领储能产品向更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

比亚迪储能新产品BYD Cube T28

比亚迪内部人士介绍,在BYD Cube 产品推出后,目前在手订单超过800MWh,仅此一款产品的订单量超过了过去12年装机量的总和。

这可能只是小试牛刀,比亚迪的杀手锏还在后面。刀片电池除了应用于汽车,不久之后也将用于储能。除了无可比拟的安全性,数据显示,“刀片电池”的重量比能量密度可达到180Wh/kg,在同等体积下能量密度比传统铁电池提升约50%,空间利用率可达60%以上。

按照计划,2021年,比亚迪将在后续的BYD Cube系列产品搭载刀片电池,等效40尺集装箱面积的电池容量可以超过6MWh。这意味着储能电站的占地面积是缩小到不到现有的一半,所有项目的土地、施工、线缆费用都会跟着显著下降,从而推动整个项目成本全周期的下降。

今年3月比亚迪发布的明星产品“刀片电池”

除了技术层面的创新,规模化是最可靠的降成本方式。比亚迪计划在今年年底建成8条刀片电池产线,实现20GWh以上的年产能目标,另外正在广东汕尾陆河工业园筹建年产10GWh自动化储能装配产线,建成后电池储能产能将增加10倍,每个小时将下线一套产品。

刀片电池的问世无疑让比亚迪的扩张更有底气,也会给比亚迪的储能业务带来巨大转机。根据中信证券的测算,若比亚迪电池包平均成本为0.85元/Wh,替换成刀片电池后,成本还有望进一步下降,至0.6元/Wh。

4

比亚迪从电池起家,因电动汽车而闻名中外。实际上,比亚迪的雄心从来不止于此。

作为比亚迪的掌门人,王传福曾一次次在不同场合谈及他在新能源上的三大梦想。他想打造的是一个围绕太阳能、储能、电动汽车的新能源帝国,多年来比亚迪一直致力于将这三大板块的串联整合。

新能源汽车只是比亚迪新能源战略的一环

这是一个围绕能源获取、储存、使用的全产业链,比亚迪曾于2003年-2008年间先后以高成本方式进入这三个陌生的行业: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和电池储能,孤注一掷地构建新能源闭环。放眼望去,如今与比亚迪同处一个战场的,只有特斯拉。

之所以进军电池储能产业,王传福看得很通透:

长期看,太阳能才是人类真正必须依靠的能源,但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连续、不均衡。如果不研究储能,太阳能很难被大规模使用。

站在20世纪初那个时间点上,王传福的新能源产业梦,更像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在当时光伏度电成本超过2元、电化学储能度电次成本超过3元的情况下,仅一套新能源电力设备造价,相当于一个普通中国家庭至少上百年的用电费用。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谁也没想到,伴随着光伏与动力电池成本的大幅下降,能源革命与交通革命走向深度融合,比亚迪当初的预料正逐渐成为现实。

在王传福的构想中,“光伏+电动车+储能”三个产业最终将构成一盘棋局。目前虽然储能业务在公司整个营收中贡献很少,但始终是比亚迪战略中的关键一环,这也是比亚迪为何在数年前,会在一个尚不清晰的产业砸下重注的原因所在。

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为社会解决问题而生。很多事情,都不是刻意去追求一个商业上的结果,但很多年后回首,枝繁叶茂,涓涓细流终将汇成大江奔流。

“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光伏组件企业出现在中国,最有竞争力的逆变器公司出现在中国,我们相信未来最有竞争力的储能公司一定也在中国。”尹韶文在8月初的储能大会上信誓旦旦地表示。言下之意,未来储能的主流玩家会少得了比亚迪吗?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