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市场观察 » 正文

发挥能源富集优势推动地企深度融合——庆阳市加快资源型城市建设纪实

日期:2013-04-01    来源:欢迎发表评论  作者:先朝阳

能源财经

2013
04/01
15:0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能源 资源 天然气 油煤气 石油

  国际能源网讯:在庆阳这块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油、煤、气三大能源资源富集并存。目前,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8亿吨,天然气资源总量1.5万亿立方米,煤炭预测储量2360亿吨,探明储量180亿吨,煤层气预测资源量1.36万亿立方米。

  发挥资源富集优势,培育能源首位产业,促进地企融合发展,是资源型城市推动转型跨越的战略选择,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后发赶超的现实需要。正如省长助理、庆阳市委书记夏红民所说:“加快庆阳石油和煤炭资源开发,对于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庆阳实现转型跨越、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撑。”

  在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当中,庆阳被定位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作为资源型城市,既不能走过去竭泽而渔、粗放开发,等资源枯竭以后再转型的老路;也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抱着金饭碗守穷。”庆阳市市长栾克军说。

  庆阳是长庆油田的主产区。近年来,地企双方以开展“和谐模范油区”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实施企地共建工程,不断深化地企合作,开创了企地发展速度最快、地企关系历史上最好、油田职工和老区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全新局面,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和谐油区的理念,唱响“庆阳长庆一家亲、共同建设大油田、幸福富裕老区人”的口号,为实现资源开发企业不断壮大、地方快速发展、群众致富增收探索出了可资借鉴的新模式。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华能等大型国企在庆阳的投资开发都呈现出额度大、进度快的态势。去年,庆阳境内原油产量达到576万吨、加工量达到310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195亿元、税金50亿元,石化产业已成为庆阳乃至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今年,预计原油产量可达到700万吨以上、加工量可达到350万吨以上。随着庆阳石化600万吨升级改造、再新增500万吨炼量、百万吨大乙烯等核心项目的实施,地企融合发展必将开创新局面。

  庆阳市秉持科学、有序、合理、可持续的原则,按照近期以石油开发为重点、中远期以油煤气开发、油煤气转化和油煤气与其他产业并重的“三步走”战略和煤转电、煤电转现代高载能工业、煤油气转精细化工产品“三个转化”的思路,实现集约开发,集群发展,深度转化。通过“引强入庆”战略的实施,中铝、大唐、华电、中煤、金川公司、甘肃能源集团、淮北矿业、靖远煤业、山西晋煤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庆阳,参与到庆阳煤电化冶材产业开发之中。目前,正宁2×60万千瓦机组电厂项目已获国家能源局“路条”,环县电厂已上报待批,西峰热电厂2×30万千瓦机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有关机构审查批准。一些高附加值产业、高载能企业也对庆阳市表现出浓厚兴趣,甲醇、合成氨、醋酸、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甲醇汽油、煤制烯烃等下游产业浮出水面,安徽淮北矿业公司、山东信发铝电公司、辽宁海成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纷至沓来。

  油煤气资源富集是庆阳最大的优势,能源化工是支撑庆阳转型跨越的首位产业。谈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夏红民告诉记者:“再多的资源,只要是用数量能够表述的,它都是有限的资源,我们要把有限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无限的自然、生态、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有限的资源培育、扶持无限的资源壮大发展,这样才能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正确处理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之间的关系,找准融合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和利益分配的平衡点,庆阳市积极探索建立以产业融合促进地企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和油田企业达成了“企业生产专业化、三产服务社会化”的共识。

  按照“资源开发市场化、资源应用产业化、资源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永续化”的要求,庆阳市成立了能源化工集团公司,参与、配合、服务主业企业开发油煤气资源,促进产业深度融合、链条延伸。按照本土化服务、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协调油田企业把主业以外的钻前工程、钻采服务、装备制造、设备维修、清洁环保、仓储物流、清洁环保、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项目优先布局在地方,并将募集资金和股权转让收入向下游产业、配套产业及非主业投放,交由地方实施,实现对地方更多的机会反哺和效益反哺。庆阳市主动承接油田开发企业的产业转移和劳务需求,谋划和建设能源资源开发企业综合服务区,把企业所需服务全部推向市场,引导企业在当地注册发展,吸纳油区群众参股经营,结成利益共同体抱团发展,争取涉油县区有一批配套服务企业,每户居民有一人在配套服务企业就业,形成石油开发企业用产业支持地方发展、促进富民强市的长效机制,开启了地企融合发展新征程。

  谈及富民与强市的关系,栾克军说:“富民和强市是同步的,我们宁愿放慢一点经济总量的扩张,也要把富民产业抓上去,把富民渠道开拓出来,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加幸福的生活。”通过机制性利益反哺,庆阳市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资源开发企业以产业支持地方发展、促进富民强市的长效机制,走上了企业效益大增长、地方经济大发展、群众收入大提高的良性发展路子。

  庆阳市坚持“煤电化冶材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思路,积极配合华能、华电、大唐、中铝等大型企业,全力加快煤炭资源开发进程,目前共有7个矿井正在加快建设,宁县4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优质肥项目等煤电、煤化工项目即将开工,首位产业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

  同时,按照终端产品倒逼追溯资源开发的模式,实行以产业配资源、以下游转化程度配资源,把优势资源配置给转化程度高、开发利用效益好的企业,创新构建企地联合循环经济区和循环经济产业群,就地消化煤炭资源转化产生的电力资源。到“十二五”末,原煤产能可达到6000万吨以上,转化煤炭资源3500万吨以上,煤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20万千瓦以上。

  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地方和企业、产业发展和产业富民、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能源首位产业,积极创建地企共同繁荣、互利共赢的开发模式,促进产业接续配套、地企融合发展,才能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才能实现资源开发与地方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企业效益与群众收入同步提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为庆阳老区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