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规模增长向高质量转型,从煤炭生产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从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
这是陕西煤业1月5日发布的陕西煤业2023年重点工作中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背后,是陕西煤业以智能矿井、智慧矿山等智能化建设为抓手的数字化转型。
“当前,煤炭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陕西煤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经推进多年,其在智能矿井、智慧矿山等方面的不少探索也成了行业的标杆。”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煤炭企业的智能化建设已经是行业发展趋势并将不断加速,而这也将推动一些从事煤矿智能化企业的发展。
智能化全面提升劳动工效和产能释放效率
“请注意,这里是地面分控中心,接调度指令,智能综采工作面可以生产。”
随着地面分控中心操作员按下启动按钮,1秒之内信号传至300米井下,智能综采工作面泵站、三机、煤机按顺序依次实现快速启动。
采煤机智能决策“记忆割煤”,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移架;59个高清摄像头跟随采煤机运行自动切换视频画面精准监测割煤状态,确保安全高效割煤……
这是陕西煤业下属的小保当矿业公司日常采煤的一幕,而这也是陕西煤业智能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这不仅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更是化理念为行动的紧迫任务。”陕西煤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是企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必然选择。陕西煤业与其他煤炭企业一样,伴随着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努力走企业“安全、绿色、高效、创新、和谐”发展的道路。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陕西煤业围绕“智能矿井、智慧矿区、一流企业”发展目标,强力推进煤矿“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把实现煤矿智能化、数字化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据了解,陕西煤业所管理的36处生产矿井智能化产能已达到1.88亿吨/年,占总产能的95%。目前,7处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已通过省级验收,张家峁煤矿已建成全国首个全矿井智能化示范标杆煤矿,小保当煤矿被授予“陕西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化全面提升了陕西煤业的劳动工效和产能释放效率。与2018年相比,陕西煤业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年生产能力由450万吨提升至800万吨;陕北、黄陵矿区全员年均工效超过1万吨;矿井综合单进水平由252米提高至407米,增幅61.5%,快掘单进最高突破2800米,智能快掘效率提高3倍以上……
“近年来,煤炭行业正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屈放表示,国家层面也出台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等相关政策支持,在上市公司层面,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矿能源等企业这几年也都在加速推进智能化建设。
国家能源局在去年初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根据初步统计,全国有近400处煤矿正在开展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已完成投资约470亿元,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687个。
煤矿智能化行业或迎大机遇
“煤矿智能化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屈放看来,煤矿智能化虽然已经推进了多年,但目前总体上还处在初期阶段,煤炭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大趋势,一些龙头企业在该领域的建设也在提速,未来几年煤矿智能化市场或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煤炭总储量达到2078.85亿吨。2022年1—11月份全国煤炭产量40.9亿吨,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增加3.6亿吨,创历史同期新高。“加之近年来我国一直压缩中小煤矿数量,提升大煤矿品质和级别,从而提升了煤炭行业智能化的应用空间。”屈放表示。
来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拥有煤矿数量约4700处,到“十四五”末期,这一数据将压缩至4000处左右。
同时,根据《煤炭工业“十四五”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指导意见》,到2025年末,采煤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99%,掘进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90%,井工煤矿单产单进水平进一步提升,原煤生产工效力争达到16吨/工,露天矿原煤生产工效力争达到50吨/工。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并自主可控。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基本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达到800个,智能化煤矿产能比例大于60%。
陕西煤业在今年的重点工作中也提出了全面加快“智能矿井、智慧矿山”建设进程、加大煤矿特种智能装备的应用力度等要求。
“这意味着,煤矿智能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相关上市公司或将受益。”屈放表示,在从事煤矿智能化的上市公司中,工大高科其矿井井下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产品业务占据主营业务的34.69%,且其毛利率高达58.50%。而专业从事矿山智能化的龙软科技,在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3.5%。“从中可以看出,涉及此行业的上市公司不仅有较高的毛利率且增长空间较大。”
“不仅上市公司有较好表现,作为国内科技龙头的华为也参与到智能矿山的业务中,其推出的鸿蒙操作系统,将与现有智能系统兼容,共同打造煤矿工业互联网,从而提升矿山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在屈放看来,2023年该行业仍然具备较大的增长空间,且能够保证较高的毛利率。同时伴随着数字化和5G的广泛应用,该行业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