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保碧新能源位于上海界龙艺术印刷厂的首个光储充示范项目奠基,该项目在工厂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作为发电资产、分布式储能为配套能源储存装置、充电桩为能源利用和输出设备,打造零碳绿能的工业园区,并向客户输出智能综合用能用电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保碧新能源是由保利资本和碧桂园联手创投成立,按照规划,保碧新能源计划以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开发为核心,分阶段逐步打造成国内领先的综合能源管理服务商。
早在2020年5月,保利资本和碧桂园创投就发起了“房地产产业链赋能基金”,总规模50亿元、且首期已成功实现20亿元募集。此次,两家企业再度合作进军分布式光伏市场,实力不容小觑。
房地产市场日益衰落,昔日的地产巨头不再享有荣光。哪怕是碧桂园、保利这样的TOP级公司,也不得不另想新出路了。工厂屋顶是光伏板、大量储能装置、充电桩分布在园区里,这样的场景,未来不只是出自隆基绿能、阳光能源、华为、特斯拉等这些光伏巨头,而可能是来自房企。
机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量为107GWh,预计到2025年,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有望达到230-250GW。这也让中国分布式工商业发电,拥有了万亿市场的想象空间。
“目前经测算,泛地产产业链分布式光伏电站潜在装机量达46GW,保利发展控股和碧桂园集团能够辐射的优势范围约5GW。按照保碧新能源的测算,目前泛地产产业链上分布式光伏电站潜在装机量达46GW,保利发展和碧桂园集团能够辐射到的范围约为5GW。保碧新能源总经理庞博则表示,将力争到2026年时实现8-10GW的装机量。
保碧基金坚定地认为,未来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场景,建筑领域全产业链将发生巨大变革,减碳技术及材料的大范围推广也将衍生出新的投资机会。这一切的初衷,都是保碧基金希望通过产业和资本的双重纽带,使得产业资本不仅能够在产业链中催生具有想象空间、高成长性的企业,还能推动整个地产产业链的碳中和转型。
在不断推进碳中和投资的过程中,保碧基金发现,分布式能源管理非常适合产投机构开辟创新业务,经过长达一年的市场调研和筹备,最终孵化了保碧新能源。本质上讲,分布式电站的投资收益水平主要受当地用电电价、光照资源时长和底层业主消纳率影响,而地产产业链企业普遍有着更高的用电价格和用电电量,因此成为优质的分布式能源开发标的。
保碧基金发现,泛地产行业上下游蕴含着海量的分布式屋顶资源,这些产业往往带有高耗能和连续生产的属性,其平均的自用电消纳率超出分布式电站行业平均水平。一般的工业企业屋顶,其消纳率在60%到70%,而泛地产行业企业的优质屋顶资源往往可以做到80%-90%。
在中国分布式工商业发电这个过万亿的市场中,保碧新能源的模式可以有效利用自身广泛的产业资源,降低用能企业的成本、实现投资收益的同时,推动自身产业链的节能降碳,成功实现多方互赢。
分布式光伏的市场非常广阔。这不仅需要保利和碧桂园双方集团的产业资源,也需要以保碧基金为资本载体所聚合的生态圈资源,还需要以区域合作伙伴模式所连接的在地优势资源,更需要纳入更多的光储充产业链各龙头公司的专业资源。目前,保碧新能源已经成功引入上市公司上海易连作为其首个产业投资方,并在其界龙工厂共同打造首个光储充一体化园区示范项目。
保利资本——保利(横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注册于珠海横琴,总部位于广州。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之私募基金管理人。截至2022年3月,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同为基金管理人)累计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超130个。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组建,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成立 30 多年来,保利集团已形成以国际贸易、房地产开发、轻工领域研发和工程服务、工艺原材 料及产品经营服务、文化艺术经营、民用爆炸物品产销及服务、信息与通信技术、金融为主业的发展格局, 业务遍布国内 100 余个城市。2021 年,保利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4,451.2 亿元,利润总额 568.1 亿元。截至 2021 年底,保利集团资产总额 17,401.6 亿元,累计上缴税费超 4,000 亿元。
碧桂园集团,即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新型城镇化住宅开发商,采用集中及标准化的运营模式,业务包含物业发展、建安、装修、物业管理、物业投资、酒店开发和管理、以及现代农业、机器人,2019年全年销售金额7715亿元,居中国房地产行业第一位。
2022年6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新锐企业深圳无限光能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 碧桂园创投、耀途资本、光跃投资共同参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大尺寸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试验线的建设、扩充研发及量产技术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