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财经要闻 » 正文

重塑股份科创板之路扑朔迷离

日期:2021-04-06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董梓童

能源财经

2021
04/06
09:1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重塑股份 燃料电池 大洋电机

提交申请28天后,重塑股份迎来了第一轮问询。

3月30日,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塑股份”)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重塑股份是氢燃料电池技术提供商,主营业务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燃料电池工程应用开发服务。虽然成立不足6年,但是已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下称“《目录》”)的产品数量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26%。

然而,即便如此,截至目前,重塑股份仍未实现盈利。

因“保密”而放弃的被收购

在氢燃料电池领域,重塑股份榜上有名。

2017—2019年及2020年前9月,重塑股份旗下共有52款搭载重塑股份氢燃料电池的车型进入《目录》,数量仅次于首个登陆科创板的氢燃料电池企业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亿华通”),位列第二。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2019年及2020前9月,国内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分别为1275辆、1527辆、2737辆及579辆,同期重塑股份燃料电池系统销量分别为107套、39套、1162套及286套,市占率分别为8.39%、2.55%、42.46%和49.4%,总体呈上升趋势。

即便受到市场青睐,但其并未实现盈利。2017—2019年及2020年前9月,重塑股份营收分别为2.28亿元、1.56亿元、6.94亿元和1.6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290.99万元、-9864.38万元、-2.44亿元和-1.58亿元,持续亏损。

对于公司盈利能力不佳,重塑股份董秘办表示,目前燃料电池汽车行业整体处于产业化初期,燃料电池系统相关产品的规模效应尚未完全显现。同时,公司研发费用支出和管理费用金额也较大。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规模较小,如果民营企业仅布局氢燃料电池这一单一业务,盈利难度很大。

记者发现,在筹划本次上市之前,重塑股份曾想“卖身”。2019年7月,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洋电机”)公告称,为进一步提高公司氢燃料电池业务的技术实力,拟以2.62亿元收购重塑股份14.586%股权,净资产增值率高达633.09%。

在深交所下达两次问询函后,大洋机电于同年8月宣布放弃收购并表示,重塑股份出于自身业务发展和保护其全体股东权益的考虑,无法将原材料价格、成本、费用、客户及往来的具体情况等予以公开披露,导致公司回复无法满足相应的信息披露要求,最终决定终止交易。

一年后,2020年9月,曾为了“保密”而放弃被收购的重塑股份开始接受上市辅导,并于今年3月2日申报科创板。

商业合理性待考

重塑股份放弃被收购的真实缘由不得而知,但自披露招股说明书后,其前五大客户和供应商问题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2017—2019年及2020年前9月,重塑股份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23亿元、1.29亿元、6.05亿元和15.37亿元,占营收的97.68%、89.57%、87.18%及93.46%,客户集中度高。

而一直在前五大客户中位列前茅的广东国鸿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鸿重塑”)是重塑股份的重要参股公司。2016年10月,重塑股份与关联方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国鸿重塑,两者股权占比分别为49%和51%。重塑股份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裁林琦亦为国鸿重塑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和总经理。

2017—2019年及2020年前9月,重塑股份对国鸿重塑的销售收入分别为9597.6万元、7004.95万元、5424.85万元和4859.26万元,占营收的42.05%、45.04%、7.82%和29.56%。

同时,国鸿重塑还是重塑股份的前五大供应商。2017—2019年及2020年前9月,重塑股份向国鸿重塑的采购金额分别为939.9万元、1.27亿元、1.65亿元和4634.42万元,占采购总额的4.94%、47.3%、41.31%、18.09%。

据悉,2017年初,重塑股份与国鸿重塑签订了《专有技术授权许可协议》及补充协议,授权国鸿重塑非独占地使用公司Caven系列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同年6月,国鸿重塑完成了年产5000套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生产线的建设,负责燃料电池系统的集成生产。Caven系列燃料电池系统是重塑股份目前已批量生产并对外销售的唯一产品。

重塑股份董秘办向记者表示,此后公司直接向国鸿重塑销售燃料电池系统分总成,经国鸿重塑集成后,由国鸿重塑直接对外销售燃料电池系统。2018年起,公司调整了与国鸿重塑的商业合作模式,采用委托加工的模式,委托国鸿重塑集成燃料电池系统,再由公司直接对外销售。

“在近年来的IPO公司中,供应商兼大客户的情形并不少见。”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记者,“事实上,这一现象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很大,一旦主要供应商和大客户发生重大经营变动,打击将是毁灭性的,其商业合理性和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探究。”

在IPO案例中,北京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德精密材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曾因第一大客户同为第一大供应商而被多次问询,商业合理性、是否存在依赖、业务是否可持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是审核关注焦点。

资金压力日益凸显

本次IPO,重塑股份拟募集资金20.17亿元,其中5.98亿元用于建设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建设项目,6.69亿元用于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研发项目,剩余7.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是所有募投项目中数额最大的,占比高达37%。

宋清辉认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迅猛之势有目共睹,然而随着政策不断调整,新能源企业受到的融资待遇冷热不均,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钱荒”是新能源企业频繁冲刺A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支持政策对技术门槛的要求越来越高,且补贴逐步退坡。2020年9月,财政部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补贴政策也从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转为以“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

同时,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产业竞争也愈发激烈。入选《目录》的氢燃料电池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10家增至2020年9月的61家。

从财务数据上看,资金压力也是重塑股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017—2019年及2020年前9月,重塑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9927.67万元、-1.26亿元、-3.65亿元和-3.14亿元,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主要是因为公司持续投入研发以及应收账款回款周期较长等所致。”重塑股份称。

2017—2019年及2020年前9月,重塑股份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68亿元、7.66亿元和7.03亿元,应收账款余额占营收的73.77%、117.25%、110.43%和427.71%。

一边是持续收紧的现金流,一边是不断增长的研发投入。2017—2019年及2020年前9月,重塑股份研发投入分别为2775.94万元、9167.79万元、1.52亿元和1.47亿元,占营收的12.16%、58.95%、21.96%和89.41%。

而截至2020年9月底,重塑股份的货币资金为8.77亿元,负债合计10.13亿元。

记者还注意到,重塑股份的存货价值也不断增加。2017—2019年及2020年前9月,重塑股份存货价值分别为5033.82万元、2.24亿元、1.33亿元和2.59亿元。

“上市对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一部分核心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上市融资恐怕难达预期。且在上市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产能过剩、公司巨额存货带来的跌价损失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IPO进程受阻。”宋清辉说。

从目前情况看,重塑股份冲击科创之路迷雾重重。在科创板审核趋严的背景下,重塑股份能否成功上市,本报将持续关注。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