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统计 » 能源统计动态 » 正文

2016年德州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日期:2017-03-07  

能源统计

2017
03/07
17:0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工业用电量 电动乘用车 新能源

2016年,德州市工业系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转型升级,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一、运行特点

(一)生产稳中向好,工业增幅保持中高速水平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7%,增速较1-11月(6.6%)提高0.1个百分点,较上半年(5.6%)提高1.1个百分点,呈稳中有升态势;高于全国(6.0%)0.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6.8%)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十二位。12月当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7%)1.4个百分点,高于11月份(8.0%)0.1个百分点,为年内月度最高增速。9月份以来,工业增速连创年内新高,反映了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稳步向好的运行态势。全市34个行业中,1-12月增加值同比增长的行业25个,增长面为73.5%,较上半年提高2.9个百分点;24个行业增速较上半年提高,占70.6%。13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增长,十一个县市区增速较上半年提升。

1-12月,全市工业用电量141.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5%,增速较1-11月提高0.55个百分点,连续八个月提升,并扭转了今年以来累计工业用电量持续低于去年同期的局面,也反映出我市工业生产稳步好转的态势。

(二)产销衔接情况好转,产品去库存成效明显

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91%,高于去年同期0.6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的产成品库存自6月份以来,持续低于去年同期,增速持续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2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95.2亿元,同比下降10.4%,增速低于主营业务收入20.9个百分点。我市制造业29个行业有14个行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占48.3%,其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7个行业降幅超过15%;7个行业产成品存货同比持平,占24.1%。1-12月,规模以上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8天,较上年缩短0.5天。上述情况反映出宏观经济形势企稳向好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系列政策实施的成效已切实在我市得到体现。

(三)效益总量迈上新台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

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迈上万亿元台阶,达到10628.9亿元,同比增长10.5%。收入总量居全省第七位,与上年相同,占全省的比重达到7.08%,较上年(6.51%)提高0.57个百分点;增速高于上年同期(7.1%)3.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1-12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86.0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高于上年同期(2.4%)2.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十位。

分县市区看,主营业务收入规模排前十位的县市区均实现了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同比增长,且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10+6”主导产业增长好于面上,千亿级产业集群培植取得新成效

1-12月,我市“10+6”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92.2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02.4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其中,现代医药(器械)、电动乘用车产业较好地适应了市场旺盛的需求,增势强劲,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分别达到29.4%和27.0%;车船零部件、生物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空调设备、食品制造、体育用品、新能源等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4%~18.4%;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纺织、新型化学材料、农业机械产业增势平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7%~9.8%;新材料产业收入与上年同期持平;石油装备产业总量收缩,主营业务收入低于去年同期。

1-12月,德州市装备制造、绿色化工、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六大产业集群中,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四个,较上年增加一个。其中,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两个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两千亿元,分别达到2990.1亿元和2191.7亿元,绿色化工、纺织服装两个产业集群收入分别达到1236.7亿元和1094.8亿元。生物技术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84.7亿元,并实现20.8%的增长;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78.1亿元,同比增长12.3%。

(五)工业增长引擎逐步转换,工业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贡献加大,比重提升。①1-12月,我市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造、现代医药(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六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14.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六个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18.3%)较年初提高0.9个百分点。②1-12月,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0%,较去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27.5%)较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二是高耗能行业降速转型发展,比重下降。1-12月,六大高耗能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27.8%)较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虽然2016年我市工业经济总体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市场供需矛盾仍然较为突出,企业成本上升压力仍然较大,利润空间狭小。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8.6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20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56%)较上年同期下降0.32个百分点。二是环境因素对工业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增强。三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依然突出。四是企业转型发展的步伐较慢。相当一批企业仍在中低端徘徊,部分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或者认识不够。这将是后期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三、下一步措施建议

一是打造新型产业体系,推进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充分发挥产业联盟作用,建立产业发展评价体系。二是加快重点企业培植,实施“三航”企业培植计划,加快培植三个一百企业,深化开展“进解促”工作。三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全力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完善项目筛选储备论证工作机制。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提升计划,完善品牌培育激励机制,强化标准引领。五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性人才培养。六是推动企业对外合作,建立合作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强化协调服务。七是抓好企业改制和精细化管理,加快改制步伐,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推进精细化管理。八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开展“互联网+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抓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九是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深入推动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序淘汰落后低效过剩产能。十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完善企业家队伍建设机制,搞好企业家培训,加强企业间交流合作。

返回 能源数据统计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能源数据热点排行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