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媒体聚焦

国内润滑油企业本土化"利剑"-"以车定制"

日期:2006-12-04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德欣

能源资讯中心

2006
12/04
07:28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国内 润滑油 企业 本土化 以车定制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 12月11日,我国将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全面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而作为成品油中较早开放的润滑油市场,土洋品牌的较量早已开始:外来品牌纷纷发力,争取在这一历史机遇来临前占领中国润滑油市场的战略制高点;国内润滑油企业也纷纷亮出“以车定制”的本土化“利剑”,以赢得市场。  

  巨大商机吸引“洋油”进军中国

  美国著名化工咨询公司克莱恩发布的一份名为《2009中国润滑油市场上的商业机遇》的报告称:“中国润滑油市场在接下来的五年中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时,中国的润滑油消费量将超过美国。”

  面对中国润滑油市场的巨大商机,国外品牌加大了各自的攻势。4月,世界能源巨头BP公司再度在江苏省太仓市投资2200万美元兴建专用调配厂,掀开了外来品牌在中国市场扩张的大幕。

  9月22日,壳牌中国突然宣布,已签约收购北京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统一石油化工(咸阳)有限公司75%的股份。紧随其后,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公司称,预计年内在华新开设网点100家,其润滑油零售业务将扩展至中国二线城市。洋品牌的一系列大动作引起了业界强烈关注。

  土洋品牌同时瞄准高端市场

  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润滑油调和厂有4000多家,品牌有6000多个,润滑油消费以及供应量每年在450万吨—460万吨之间,但由于中低产品比例较高,众多的品牌和巨大的产量并没有给国内润滑油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而以壳牌、美孚为代表的跨国润滑油企业,占据我国润滑油市场大约40%的份额,利润占到了行业的60%以上。

  从事润滑油经营多年的上海诺和胜科技有限公司经理何平华说:“2002年以前,高档车主基本上选择进口品牌润滑油,主要原因是进口品牌知名度大。洋品牌大多具有深厚的品牌底蕴,这种品牌积累优势正是大多数国内品牌所不具备的。”

  洋品牌的另一个优势是严格的生产标准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他们按照自身技术指标进行全球统一标准生产,执行全球统一生产标准,采用全球统一包装,因此虽然产品价格较高,依然能够被国内消费者认可。

  本土化——国产品牌的利剑

  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调和而成的,工艺并不复杂,但润滑油产品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国情、气候、路况。

  中国石油兰州研究开发中心张少明说,洋品牌产品虽然严格执行相关质量标准,质量有保障,但做不到“以车定制”。各国气候不同、路况不同,车况就有差异,对润滑油的要求就不一样,国内品牌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因此,国产润滑油要进军高端市场,就必须亮出本土研制的“利剑”。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03年国外润滑油品牌占据了中国80%的高端市场份额;2004年为65%;而到了2005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60%,国产品牌的本土化竞争力已经开始体现。

  “消费者以前买油,只在进口的里面挑。从2002年开始,行情有所改变,明显感觉到市场好做了,今年是销售形势最好的一年。”昆仑润滑油市场部负责人表示。

  中国石油润滑油华北公司车用油部经理赵宏欣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华北地区销售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82.7%,高端车用油已占到华北公司总销量的42.6%。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韩学功教授说,国产品牌要想真正在市场上占据强势地位,除了借助地利人和的条件,发挥现有优势外,更应该认清市场形势,加强行业自律,加大企业管理力度,继续深耕渠道,做好科研工作,打造出强势品牌,这才是国内润滑油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