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什么才是储能最好商业模式?

日期:2023-05-11    来源:国际能源网综合报道

能源资讯中心

2023
05/11
09:33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新型储能项目 储能装机 储能商业模式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它改变了电力系统即发即用、生产和消费同时完成的传统模式。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的不断增加,“新能源+储能”模式已成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的有效途径。李强总理在北京调研时曾指出,储能在能源革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广阔市场空间。要把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持续推动技术进步,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更好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用户需求。

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5月8日,在“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下称“能源品牌周”)期间举办的储能品牌建设交流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多地明确新能源搭配储能使用的要求,借此催生了电力储能的快速增长。然而,当前我国电力储能尚无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储能产业链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副研究员刘坚、华驰动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张欣等长期从事储能研究的专家学者、储能企业代表,从行业研究和从业者的不同视角分享观点,并主要围绕储能强配政策、趋势影响、电力市场机制、储能技术创新、储能商业模式等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交流。交流会由国合洲际能源咨询院院长 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首席信息官王进主持。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研究与传播工作部副主任牟思南、北京赋能文化创始人/首席赋能官王兵等品牌研究领域的嘉宾出席了交流会。

独立储能和共享机制被看好

新型储能具有响应快、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等优势,可在电力运行中发挥顶峰、调峰、调频、爬坡、黑启动等多种作用,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进表示,相比较,发达的电力市场化国家,无论是电网侧、发电侧,还是用户侧,并没有所谓的储能强配,但储能,特别是电力储能,都有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盈利模式。

“虽然储能能够帮助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但储能成本高的缺点还没有完全解决。”对于有政策要求区域新能源发展需要配储的情况,刘坚表示,从商业模式上看,要想盈利,就需要提高储能利用率,最好方法或是在电源侧进行独立配储并进行共享,这样可以提高运营价值,减少不必要的花费,同时也会减少一些企业为了应付而简单配储的情况。另外还可以提高安全性,减少以外事故的发生。

那么,新能源配储是否应该取消?刘坚表示,新能源配储政策对地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不能一刀切,他还称,通过政策的改善以及市场机制的灵活应用也可以在经济方面对企业产生更好的效果。

飞轮储能站上万亿风口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对“十四五”期间中国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作出进一步部署。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电力输出为主要形式的储能。除了电化学储能外,作为物理储能的飞轮储能近年来也逐渐进入了行业视野,并进入工程化示范阶段。

张欣介绍,飞轮储能的商业模式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绿色低碳可以产生环保效益;二寿命长耐寒耐高温可以产生少维修和更换效益;三是安全性高减少不必要支出;四是未来发展前景好可产生投资回报。

张欣称,商业模式决定发展经济性,从飞轮储能现有的商业模式看,其价值创造路径包括参与电力调频、UPS、能量回收、特种电源、电动汽车等应用场景,其中以电网调频市场最具潜力和想象空间。基于对行业的观察以及飞轮企业的调研,当前站上万亿规模的储能风口,物理储能技术飞轮储能将迎来超过每年百亿的市场空间。

在各类储能技术中,飞轮储能对比其他储能技术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次数高、寿命长、环境友好等独一无二的优势:但此前高昂的成本相对制约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目前成本为化学电池的3-4倍)。 未来,在国家政策影响下,随着能源产业变革和产能规模的扩张以及材料和技术本身的创新,飞轮储能成本将随着大规模化生产快速下降,有望追平电化学电池,打破市场壁垒。

储能品牌打造以技术积累为本

2022年被认为是储能爆发元年,快速的发展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电池起火等发展中的问题对储能产业的品牌造成了一定伤害。提升安全性与降低成本,打造更好的品牌赢得市场、降本增效,是储能行业企业共同面对的议题。

品牌是质量、服务与信誉的重要象征,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资源。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储能产业来说,单纯“拼价格”并不能包打天下,“拼品质”才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就如同德国和英国等国家在储能方面的方法各不相同一样,我国储能在品牌建设方面也不能一概而论。”刘坚表示,储能产业与企业的品牌建设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统一的模式,不同地方要根据自身和当地的情况去发展属于自己品牌的储能或者储能模式,这样才能最有效果。

因此,在政府支持和市场机制调节的下,中国的储能一定会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并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

在品牌建设方面,张欣指出,对于飞轮储能,首先要将自身产品做好,品质做上去了,名誉和声望就会提高,品牌也就立起来了。另外还需要通过借助媒体平台进行报道宣传,让更多的企业知道好产品,让高质量的储能品牌快速传播。

王进最后总结,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行业的灵魂,一个国家的灵魂。讲好中国的储能故事是一项系统工程,背后是多年的技术的积累、管理的提升、产业链的完善、销售的提升及品牌的建设。一个行业发展必须要有更多好的品牌企业做支撑。讲好中国故事不是单纯靠讲,更是靠实际干的。应重视并支持能源产业、储能产业品牌建设,打造好过硬的品牌,我国的储能产业才能够为全球树立标杆。

据悉,首届能源品牌周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与《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于5月6日-12日共同举办,活动以“时代机遇 品牌征程”为主题,活动结构设置有“启动仪式、思想会、卓著品牌展示、路演、主题论坛、发布会、直播、高端访谈”等多元形式,隆重展示能源产业品牌成果,得到了领导、专家、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媒体等多方的大力支持,宣传热度和专业力度空前强大。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