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人物 » 国内能源人物

谢长军:现阶段新能源与储能的发展并不协调

日期:2020-08-27    来源:储能100人

能源资讯中心

2020
08/27
14:48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储能 谢长军 国电集团 储能市场

新能源+储能”作为当下最火热的领域,也最备受争议。自2019年年底安徽省要求风电项目配置储能系统以来,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0各省份要求新能源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系统。

这对整个产业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与2019年凋零的市场相比,2020年“新能源+储能”潜在的市场超过GWh;忧的是,在电网和发电集团的双重博弈之下,储能作为并网的附加条件,其成本被迫转嫁给可再生能源开发商,外加标准和奖惩考核惩罚措施的缺位,储能市场演变成为纯粹的低价竞争,安全隐患比以往更为突出。

8月21日,在中国新能源电力圆桌暨2020年风光储创新发展论坛上,国电集团原副总经理谢长军指出,从长远来看,新能源、储能这两个能源系统中最活跃、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能够牵手共同发展,未来必将给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变革,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但现阶段新能源与储能的发展并不协调,储能产业的价值挖掘已经与产业发展的初衷发生了明显的偏离。储能是一个全社会的责任,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社会用户,包括政府都有责任承担这样的义务,简单地让发电企业配套储能推光下去还是有一些问题,另外本身也不符合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法》的一些规定。

除了发展电化学储能,谢长军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国家电网,还是要重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特别是要落实抽水蓄能电价的政策。因为从目前来看,大规模解决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问题仅靠现有的储能是完全不能满足需要的。

以下为谢长军部分发言: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欢迎各位参加2020风光储创新发展论坛。在这里我谨代表《能源》杂志编委会和中国新能源电力圆桌,向出席论坛的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发展的各位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这次会议邀请到了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大家将围绕"新能源+储能"政策机制与协同创新问题进行研讨,会后,主办方会将大家的意见以内参等形式呈送给相关主管部门。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有目共睹,截至2019年末,我国风电装机2.1亿千瓦,光伏装机2.0亿千瓦,非水可再生装机占比达到20.5%,发电量占比8.6%。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正在牵头研究编制《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预测十四五非水新能源装机翻番,装机总量超过8亿千瓦,预计每年风电装机20-30GW,光伏装机50-60GW,非水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大于16%。其中还有一个指标,到2025年我们国家非化石能源的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将超过20%。

新能源过去十几年的大规模发展,当前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周期,同时也面临着和以前不一样的新问题: 一是新能源并网标准越来越严格。我的理解现在新能源产业的积极性要高于我们电网的接收能力,所以电网的接收和消纳就变成了一个矛盾。新的电力安全稳定导则及部分地区的新能源并网标准,要求新能源场站提供虚拟惯量响应和一次调频能力,否则要限功率运行。二是甘肃等地区电力现货交易试点过程中,反映出新能源缺乏灵活性,在现货市场难以出清到好电价。三是在安徽等地区开展的新能源+储能试点项目中,市场还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行业缺乏标准,储能系统在安全、可靠、高效、成本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近两年来,储能产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31GW,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凭借其高效率、灵活性、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在电力储能市场逐渐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累计装机规模为1.7GW。

但是新能源与储能的发展并不协调,储能产业的价值挖掘已经与产业发展的初衷发生了明显的偏离,其中最大的阻碍是市场机制问题。当前储能成本被迫转移给新能源开发企业,这是一个不健康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电网企业、用户都应当分担一部分储能成本,简单地由发电企业全部承担显然不合理。这也导致新能源与储能存在"两张皮"现象,既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昨天下午主办方开了圆桌闭门会,会上我也讲了我的观点,储能是一个全社会的责任,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社会用户,包括政府都有责任承担这样的义务,简单地让发电企业配套储能推光下去还是有一些问题,另外本身也不符合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法》的一些规定。

从长远来看,新能源、储能这两个能源系统中最活跃、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能够牵手共同发展,未来必将给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变革,带来更美好的未来。为了这个更美好的未来,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要保障安全。尤其要避免因为低价竞争带来的安全隐患。储能的电化学体系安全是今后长期发展的前提,国际上储能行业在前期也有个惨痛的教训。中国新能源的储能行业要进行借鉴。自身与周边设备安全运行是储能系统的大前提。对于储能设备而言,电池本身的安全才能带来储能系统的本质安全。大家知道现在电动汽车推动还是很快,但很多用户本身对安全问题还有些担心,因为每年都会发生电池着火等一些事故,这方面的安全问题,因为今天来了很多制造商,提醒大家引起重视。

其次是长寿命。能提供长时间稳定的服务是优质资源的重要保障。风场寿命是20年,中国运行最早的风电场都在龙源,新疆达坂城1992年投产,93年就发电了,到今天为止远远超过20年,但是风机还在运行。过去讲我们风机寿命20年到时候就拆,我个人判断25年都拆不了,只要加一些技术改造,还是有希望延长寿命。电池寿命是多少?风场寿命周期内需要换几次电芯?通过电池本身的长循环寿命,热管理等系统集成技术以及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状态管控,让储能系统在更长的生命周期中发挥自身的能力,提供稳定的、保持品质的服务。

最后是软件使能的交易收益保障。如何通过软件来使能储能硬件,让其成为一个功能独立闭环的整体,并能面对实时变化的系统需求,自适应变化/优化运行方式与策略。

风光储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亟需汇聚发电、电网、储能产业链等各方力量,深化技术应用,推进协同创新,为电化学储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电力系统创造有利条件。储能是未来电力发展的必需,也是需要的,我记得15年前我到日本东京考察,走了十几个用户,所有商业用户,就是大楼,里面都有储能,所以社会用户的储能对电网的运行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实际就是帮电网做储存。这里我也想,我们现在谈的是电化学储能,但是我也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国家电网,还是要重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特别是要落实抽水蓄能电价的政策。因为从目前来看,大规模解决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问题仅靠现有的储能是完全不能满足需要的,这里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的储能任重道远,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创新,来完善我们的机制。

所以在这里也呼吁大家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储能能够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共同来加快技术创新,加快应用。事实上现在新能源出来以后,因为利益的影响,各方面矛盾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我们通过这样的研讨会,能够把我们的意见集中达成共识,向有关政府部门推荐,使政府决策得到落实。目前看,一是行业的规范和标准问题,这是当务之急,还有一个就是模式,建成以后电价怎么办,怎么付费,怎么样参与竞争等等,这些都是未知。电网各个省网提出了各自的要求,但是也是通过省政府的同意,但目前看国家还没有完整的标准。所以我想通过这个会,把这些问题也能得到落实。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