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央行调整绿债目录 金融业抛弃涉煤炭项目还有多远?

日期:2020-07-22    来源:能源杂志

能源资讯中心

2020
07/22
08:40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煤炭清洁利用 煤电机组 煤炭洗选加工

7月初,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联合起草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对外公示并向公众征求意见。这一新版标准改变了过去央行、发改委各自制定标准,政出多门的状况。更具有标志意义的是,新版标准剔除了过去绿债支持项目目录中的煤炭清洁利用项目,不再支持任何涉煤项目。

中国过去的绿债支持项目目录较为宽松,其与国际绿债标准最大的区别是在涉煤项目的认定上。国际上绿债不承认涉煤项目是绿色产业。国内则认为部分涉煤项目也属于绿色产业(国内称之为煤炭清洁利用项目)。

比如2015年版的绿债支持目录,就将煤炭洗选加工项目、超超临界等高效率、大容量的煤电机组等列入了支持项目。

在新一版的绿债支持目录中,这些涉煤项目已经全部剔除。新版本目录中删除了煤炭清洁利用的相关类别,还去除了节能领域的燃煤火力发电机组制造、火电机组污染防治等涉煤项目。

绿色债券应气候危机而生。从2013年起,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就不断完善绿色产业定义标准,来推动全球超过100万亿美元的债券市场,向绿色产业倾斜,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2015年《巴黎协定》确定了将本世纪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并为升幅控制在1.5℃以内而努力。截至2018年底,已有197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共同为这一目标努力,其中包括中国。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之一。中国过去几年绿色债券的发行额都稳居全球前三。自2016年至2020年3月末,中国境内新发行绿色债券累计546支,规模达9685.96亿元。

不过中国庞大的绿债也支持了相应的涉煤项目。NGO组织绿色和平统计发现,自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国内至少有34个涉煤项目获得了绿色债券的资金支持,所涉资金至少139.4亿元。

随着新版目录即将正式发布,绿债支持涉煤项目的局面即将改变。中国绿债标准也终于与国际标准相统一。

欧洲绿债市场是国际绿债市场的引领者,先于中国抛弃了涉煤项目。随着欧盟确立了到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欧洲的金融机构整体抛弃涉煤项目也已经成为潮流,多家大型银行已经宣布停止为涉煤项目提供资金。

欧盟的融资部门欧洲投资银行具有风向标的作用。欧洲投资银行在限制化石能源项目融资上走的更远。去年年底,欧洲投资银行公布了新的标准,拟从欧洲投资银行融资的项目必须满足更为严苛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根据这一标准,绝大多数化石能源项目都将排除在融资范围外,甚至包括天然气发电项目。

在东亚,日本曾经因为支持高碳能源项目受到国际批评。近期日本政府出现了态度转变,已经决定原则上停止为海外建设燃煤电厂的融资和其他支持措施。

化石能源项目因其二氧化碳排放,受到因为气候危机带来的各国政策上的压力,其中又以涉煤项目首当其冲。

但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迅速下降,可再生能源与涉煤项目相比,正在接近一个经济性逆转的拐点。涉煤项目面临政策性风险的同时,也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济性风险,这一趋势决定了金融业将加速抛弃涉煤项目。

在中国,光伏、风电已经处于普遍平价的前夜,在局部地区,光伏、风电的度电成本已经可以做到低于燃煤发电。在2020年的光伏竞价项目中,最低中标底价达到了0.2427元/KWH,这低于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火电上网标杆电价。

光伏行业的降本速度超出了预期,在全球大多数地区,光伏已经是最经济电源。风电已经在部分高风速地区实现了平价甚至低价。随着风电、光伏进一步降低成本,全球可再生普遍平价甚至低价,已经触手可及。

中国金融业在限制化石能源项目融资方面落后于国际同行,但随着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拐点即将到来,化石能源项目,尤其是涉煤项目,将为金融业的相关融资带来越来越大的经济性风险。

随着经济性拐点接近,化石能源项目及相关的投融资活动将逐渐转向,但缩小这一转变的时间,减少投资的浪费,仍然有赖相关部门更明确的行动计划。欧盟为全球树立了表率,中国在这一点上尚不尽如人意。

今年两会期间,借助《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之机,远景科技集团CEO、全国人大代表张雷呼吁立法确立中国实现零碳排放的时间表,其用意就是效仿欧盟,通过权威机构树立明确预期,来引导产业及相关投融资尽快转向。

由央行联合发改委、证监会发布的新版绿债目录,与国际标准接轨,也为中国金融业抛弃化石能源树立了风向标。限制涉煤项目融资应该是中国金融业整体转向的第一步,不管从全球气候危机治理,还是从涉煤项目越来越大的经济性风险来看,这都将是方向明确的进程。但如何尽可能缩短这个进程,加快产业及相关投融资转向,减少投资浪费,仍然有待权威部门进一步明确预期。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