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人物 » 国内能源人物

舒印彪纵谈能源“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要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整体资源优化配置【两会声音】

日期:2020-05-22    来源:中国能源报

能源资讯中心

2020
05/22
11:42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2020两会 中国华能 舒印彪 海上风电

“十三五”期间各项成绩的取得,为能源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舒印彪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谋篇布局之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请他畅谈未来五年能源规划。

1.您如何评价我国能源产业“十三五”发展?

舒印彪:“十三五”期间,能源行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实现了能源供给向清洁低碳转变,能源消费向电为中心转变,能源科技向自主创新转变,能源治理体系向现代化转变,能源国际合作向全方位合作转变这五大转变。

可以说,“十三五”期间各项成绩的取得,为能源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您认为能源“十四五”规划应该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舒印彪:做好新时代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离不开“十四五”及更长一个时期的能源发展规划,我认为“十四五”规划会继续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进一步融入和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系统研究解决能源体制机制、区域协调发展及高效利用等问题,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在战略目标层面,能源行业“十四五”规划应该关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能源供给侧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发电量在总电量中的比重,需求侧实现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加快推动“再电气化”进程。二是将能源安全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构建起多渠道、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三是加强科技创新,着力破解“卡脖子”核心技术,加快电力基础设施网络的国产化替代;四是加大国际合作,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加快能源电力行业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推动项目规划、装备制造、建设运营、技术标准整体“走出去”,提升国际话语权。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特高压输送通道起点为依托,通过多能互补模式与风光“打捆”,建设煤电输用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以“组合拳”的方式实现整体资源优化配置。华能目前的“两线”“两化”战略就是紧紧围绕这一发展方向,在我国三北地区和东部沿海省份打造大型能源基地,协调推进西部资源与东部电力负荷市场的对接,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动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3.“十四五”期间,华能将如何发展?

舒印彪:在过去30多年,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华能聚焦卓越运营、科技创新、本质安全、国际化经营发展等,创造了一系列优秀的业绩。但是,华能自身电源结构和电源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加快绿色转型,是华能立足自身实际、主动顺应能源转型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十四五”期间,华能将继续把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作为战略性任务,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在新能源方面,加速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谋划优质大项目、大基地,加强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智慧运维在新能源领域的运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煤电方面,坚持做优增量、做精存量,加大对电网支撑点的煤机项目灵活性改造力度,择优发展一批热电联产项目,积极实施城市垃圾、污泥、生物质耦合发电,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煤电的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传统煤电绿色转型升级。在核电方面,积极完善核电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核电产业布局,克服一切困难,实现核电突破发展。在水电方面,构建澜上西藏段全流域一体化开发格局,巩固西藏水电开发优势,掌握西南水电资源开发主导权,推动东南亚水电项目在“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作用。在能源综合服务方面,探索向提供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的高端价值链延伸,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4.华能海上风电建设进展迅速,已连续在江苏投产3个海上风电场,请您谈谈“十四五”中国海上风电要克服哪些瓶颈问题?

舒印彪:加快推动东部沿海能源转型,增加当地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比例,提升能源自给率水平,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有力体现。我们看到,当前海上风电发展仍面临整体规划性不足、技术创新短板问题依然突出、政策支持有待持续加强等制约因素。

对此,我们建议:一是进一步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在“十四五”期间强化对海上风电的顶层设计,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形成海上风电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化滚动开发态势;聚焦“新基建”,加快江苏、广东等自然条件好的省份的现有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并推动海上风电逐渐向深海、远海方向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聚焦“卡脖子”问题,在政策上继续鼓励龙头企业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加快IGBT、主轴承、国产化控制系统、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等核心技术部件研发,提高装备国产化率;加强“大云物移智”、区块链、5G等数字信息技术推广运用,推进无人值守、远程集控、智能诊断等智能运维新模式新业态,形成发展新动能。三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鉴于疫情影响,建议放宽海上风电电价退坡并网时间窗口,为通过科技创新降成本创造有利条件;保持海上风电电价理性退坡,加快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滞后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