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媒体聚焦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如何破题

日期:2006-04-2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

能源资讯中心

2006
04/21
09:04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发展 能源工业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能源工业提出的要求。《纲要》第三篇第十二章将“优化发展能源工业”这个要求细化为“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部署,并提出了“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的能源发展方针。

    毋庸置疑,优化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一条主线,但如何坚持这条主线,尚需绸缪。本报特邀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局长徐锭明撰文,就此做分析。

    以优化为主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优化发展能源工业。认真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准确把握《纲要》内涵,对于正确认识能源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做好能源发展规划的谋篇布局,促进能源各产业协调发展,实现能源工业的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以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打通瓶颈全力解决现实问题

    在能源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也开始从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据统计,2001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为3.54%,2003年蹿至15.33%,2004年仍达15.29%

    缓解能源供给约束和调整不合理结构是当前能源发展最为紧迫的任务,也是未来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十五”期间我国能源工业发展,既可以说是波澜曲折、风云迭起,也可以说是励精图治、成就辉煌。回眸这五年,我国煤电油及可再生能源产能和产量均再创历史新高,宏观调控管理和企业经营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能源工业发展整体迈上了新的台阶。目前,我国能源产量居于世界第二位,能源工业供给能力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能源节约和环保取得进展,能源效率不断提高,能源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能源法制建设得到强化,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已经确立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首先,煤炭工业驶入健康发展轨道,有效发挥了基础能源的支撑作用。2005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1.9亿吨,比2000年增长68.5%。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煤矿,煤矿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了一批以煤为主、电运化多元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持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在煤矿生产安全设施建设改造方面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600多亿元,其中国债资金投入90亿元。

    其次,石油天然气工业稳步发展,能源国际合作初见成效。2005年,我国石油产量达1.81亿吨,比2000年增长了11.04%;天然气产量达500亿立方米,比2000年增长83.82%,均创下历史新纪录。西气东输一期工程顺利建成,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等西部地区油气田开发取得重要进展。能源国际合作扎实推进,中哈石油管道建成,境外油气开发产量逐步增加。[page_break]

    第三,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电源和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4年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突破4亿千瓦,短短的一年后,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又迈上了5亿千瓦的台阶,建设速度之快令全世界瞩目。发电结构日趋改善和优化,2005年水电、大容量高参数火电装机容量占电力装机总容量的比重比20001年增加了46.8%和76.7%。一批骨干电网工程建成投运,远距离和跨区域送电规模大幅度增加,全国联网范围继续扩大,城市电网进一步加强,一、二期农网改造基本完成,县城电网改造进展顺利,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了全国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目标。

    第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加快,替代能源产业开始起步。2005年,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26万千瓦,当年投产约50万千瓦,新开工风电建设规模超过100万千瓦。“十五”期间,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从示范试点转入规模化推广应用阶段,“十五”期末总计建成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7万千瓦,热水器集热面积8000多万平方米。生物质基燃料替代品规模化生产稳步推进,煤基化工、煤基多联产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始起步,截至2005年底,我国醇醚燃料年生产能力达到600多万吨。

    在我国能源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在经历上世纪末最后两年负增长后,开始从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据统计,2001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为3.54%,2003年蹿至15.33%,2004年仍达15.29%。在这种形势下,能源工业产能趋紧,产运销供应链条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出现了全国不少省区市拉闸限电、一些电厂缺煤、局部地区缺气、个别省市缺油的情况。能源工业也因此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破解能源供给瓶颈的问题迅速摆上了国家宏观管理的议事日程。与此同时,由于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有限机制失效,小煤窑乱采滥挖、电力建设“跑马圈地”等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造成新的闲置生产能力,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针对新情况,全力解决能源现实问题成为“十五”期间我国能源工业的重中之重。“十五”中期,我国及时对电力和煤炭行业实施了“建设与调整并重”的战略措施,即在加大能源建设力度的同时,对煤炭和电力两大行业进行调控,坚持重大项目建设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并举,加快优化调整结构。具体来说,电力行业以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燃煤电站为主,积极发展核电,优化发展水电,同时坚决停缓建不符合布局要求的小火电机组和违规建设项目;煤炭行业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增加具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同时继续关闭布局不合理、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

    从2005年以来的情况看,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初步显现,煤炭、电力供应紧张局势逐步缓和,为进一步加大力度调整和优化结构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page_break] 
    
    调整结构着力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能源工业应坚持的方针是: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立足国内、开拓国外,统筹城乡、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创新体制,保护环境、保障安全

    “十一五”是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为后十年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次重大社会实践。我国能源发展再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优化发展能源工业是“十一五”能源发展的主线。

    “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工业应坚持的发展方针是: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立足国内、开拓国外,统筹城乡、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创新体制,保护环境、保障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经济和清洁的能源保障,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有序发展煤炭,重点优化煤炭产业结构。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其发展事关能源供给安全和国民经济全局。

    “十一五”期间,我国应以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加强资源勘探为基础,以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为主线,促进发展大型煤炭企业,联合改造和提高中小煤矿,推动煤炭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矿区循环经济,实现我国煤炭工业有序发展。

    第二,积极发展电力,着力优化电源和电网结构。电力是现代社会使用最广泛的二次能源,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要促进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必须抓住当前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有利时机,坚持“长远规划、科学决策,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平稳发展”的原则,坚持结构调整与积极发展并举。“十一五”期间电力工业的发展重点是:加快建设大型高效环保机组,优化发展煤电;有序开发水电,优化电源结构;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带动能源装备技术进步;加强电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第三,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增强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和能源安全,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短缺,资源埋藏深,单井产量低,开发难度大,石油资源接替形势严峻。“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重点有四:一是加大资源勘探力度,提高资源保障程度;二是加快油气资源开发,稳定增加供给能力;三是加快油气管网建设,提高油气运输能力;四是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构建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第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改善一次能源结构。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改善能源结构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为了加快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总量和比重都要有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主要放在包括大力开发风能,加快风电规模化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发展地热能和海洋能等等方面。[page_break] 
    
    九项措施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产供给保障压力增强,资源约束问题日益突出,结构优化的要求日趋强烈,利用效率有待大幅提高,体制性矛盾尚未消除,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这就是我国能源工业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应该看到,受资源条件、环境因素等制约,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压力、困难和挑战相当严峻。

    其一,能源生产供给保障压力增强。

    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2.2亿吨标准煤,但按照13亿人口平均,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仍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并且我国正处在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这一时期通常伴随着能源需求的较快增长,巨大的能源消费基数,加上较快的能源需求增长,意味着更大的供给保障压力。

    其二,能源资源约束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能源资源储量较为丰富,总量排名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量较低,人均能源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其中人均石油可采储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不到5%。同时,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很不均衡,能源资源相对集中在中西部内陆地区,而需求重心偏向东部和沿海地区,大规模、长距离地输送煤炭、石油、天然气,带来了运输、成本等问题。

    其三,能源结构优化的要求愈趋强烈。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比重较低。比较而言,我国核电发展进度滞缓,水能资源利用率仅有1/4左右,天然气受供给不足的约束,这种状况短期内不会改变。近年来由于能源需求增长较快,能源结构的变化出现逆转,煤炭比重有所回升。

    其四,能源利用效率有待大幅提高。目前我国电力、水泥、冶金等8个耗能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平均高40%,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国家低2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至3倍。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倍多。

    其五,制约能源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尚未消除。在宏观管理领域,有效统筹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宏观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法制化管理的基础法律体系需要健全和强化。在能源市场方面,能源价格机制尚未理顺,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十一五”期间包括今年,能源工作要以节约为优先、增效为根本、开源为重点、优化为主线,从九个方面全面推进我国能源事业向前发展:

    一是能源节约,贯彻落实建设节能型社会的总体方针,从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推动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事业共同发展。

    二是能源效率,运用先进科技大力推进高耗能企业技术改造,强化能效管理,加快淘汰高耗能设备和产品。

    三是能源资源开发,主要是规范和促进能源资源的规划、勘探、开发以及矿权有效管理。

    四是能源建设,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和储运设施建设,加快大型水电站、风电基地建设,促进骨干电网建设和输配电网优化。

    五是能源合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对外合作模式,加强能源领域双边、多边合作,扩大国际能源贸易和国外能源合作开发。

    六是环境保护,促进洁净煤发电、核电、天然气发电和新能源发电,鼓励电厂脱硫和节水等技术改造。

    七是能源安全,包括制定应急反应预案,加快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设。

    八是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进一步深化石油行业改革,继续探索完善能源宏观调控体系的途径和办法,深化能源资源、价格管理体制改革。

    九是法制建设,修订《电力法》、《煤炭法》和《矿产资源法》等既有法律,制定《能源法》。

    总之,无论是能源资源状况,还是环境承载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走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工业体系刻不容缓。(作者系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局长)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