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媒体聚焦

大庆谋百年

日期:2006-04-1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宋雪莲

能源资讯中心

2006
04/14
08:48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大庆谋百 庆谋百年

百年油田——这是一个世界石油史上无人敢提的概念,但现在的大庆人却将其定为新的未来目标,大庆油田何来如此胆识?

    在大庆油田的“皇家实验室”里活跃着一批充满创造激情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人,他们正谱写着新的铁人精神;

    寻求新储量、油田里寻找大气田、向海外市场要供应,大庆油田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绿色油田、环保油田的创新之路,让大庆彻底远离“第二个巴库”的悲剧……

    2005年12月28日,黑龙江省委书记钱运录上任的第四天,他走访的第一家企业就是大庆油田。

    在中国,从中央到地方,没有人可能忽视大庆油田的存在。

    这是一个在被外国专家认定为贫油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企业,是一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承载了共和国高度责任和神圣使命的企业,更是一个打造了影响几代人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企业。

    只有走进大庆,感受大庆油田人的精神风貌,你才会明白,这个共和国长子、世界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的身上,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而当今的大庆油田,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承受着某些外来压力。一个不可否认的的事实是,大庆油田历经40多年的开发,目前已经进入一个特高含水期,于是,国内外某些对石油行业一知半解、甚至别有用心的机构和个人,就开始制造和散布大庆油田快采不出油、中国将出现石油危机等不负责任的言论。

    就在外界充满疑问的声音不绝于耳的时候,2004年初,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玉普提出了“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发展战略。

    百年油田——这是一个世界石油史上无人敢提的概念,大庆油田何来如此胆识?

    现在,两年过去了,大庆油田正以一个个不争的事实,向世人验证着百年油田的现实之路:

  

[page_break]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探明的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长垣外围相继探明的20亿吨以上各级储量、海拉尔盆地探明的1亿吨石油地质储量、领先世界的大陆相砂岩油田水驱开发和聚驱开发配套技术、主力油田高于国外同等油田15个百分点的采收率以及油田人在新形势以及严峻考验面前表现出来的精神气概等等,无一不为大庆的可持续发展和“百年油田”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5年,大庆油田又创造出新的奇迹:生产原油4495.0966万吨、天然气24.4295亿立方米,续写了全国原油年产量第一、采收率第一、纳税第一的纪录。

    今天的大庆油田,不仅向世人证明了其稳固的发展速度,更展示了其创新的专业精神……

    “新铁人”新在能创新

    ——自主创新打造百年之基

    有研究表明,如果,大庆油田的采收率提高1%,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玉门油田;如果,大庆油田的采收率提高5%,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克拉玛依油田;如果能在室内研究中找到一种采收率提高10%的方法,其效应等于放了一颗原子弹……

    科技创新,无疑是打造“百年油田”的力量源泉。

    从理论上说,油气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无论如何追求“百年油田”,可能都摆脱不了“油田百年”的结局。大庆油田曾经连续27年石油高产、稳产,造就了世界油田史上无可比拟的辉煌,但作为一个资源型的企业,也无法逃避资源自然递减的历史规律。

    大庆油田经过40多年的开发,储采不平衡的矛盾已经日益突出,“边、老、低、难”资源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开发还面临着综合含水率上升、自然递减率上升、储采失衡等诸多矛盾,给百年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在勘探上要有重大突破之外,还必须在开发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油田采收率。

    杨振宇——颠覆法国专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page_break]

    “把表面活性剂忘了吧”,法国专家的这句话曾差点让大庆油田丧失信心。

    据介绍,20世纪40年代以前,大庆油田开发主要是依靠天然能量消耗开采,一般采收率仅5%~10%,称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是依靠人工补充油层能量的物理作用提高采收率,通常采用人工注水(气),保持油层压力,采收率可提高到30%~40%;三次采油不同于二次采油,它是在注水保持油层压力基础上,又依靠注入大量驱油剂--诸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碱剂等,改变流体粘度、组分和相态,具有物理、化学双重作用,不仅进一步扩大了注入水波及范围,而且使分散的、束缚在毛细管中的残余油重新聚集而被采出。

    其中,15年前还鲜为人知的三元复合驱技术,在大庆油田也是历经风雨方见彩虹。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法国国家研究院技术专家,在对大庆油田进行了三次采油可行性研究后,认定了大庆的原油酸值低,不易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不宜采用表面活性剂驱。因为按照国际惯例,只有高酸值原油才能开展三元复合驱。

    临走时,他留下一句话:“大庆原油酸值低,需要大量的昂贵表面活性剂,得不偿失,你们大庆人还是把表面活性剂驱彻底忘了吧!”

    这句话就像一团阴云一样一直萦绕在三采人的心头,挥之不去。

    1990年,三次采油硕士研究生杨振宇毕业了,刚到三采他就听说了这句让三采人如梗在喉的话,他不明白的是,这还什么都没开始呢,怎么就要结束?

    生性腼腆倔强的杨振宇不信这个邪,他闷头扎进图书馆,苦苦寻找适合大庆油田的活性剂配方,经过一连数月的调研和分析,瘦得皮包骨头的杨振宇在项目组同志的协助和帮助下,打破了法国权威的断言,创新了三元复合驱技术理论,得出大庆三元复合驱在技术上可行的新结论。

    但按照常规实验方案,是8万多个实验点,10年的工作量。10年,太长了,于是杨振宇建议优化实验方案,先“粗”后细,优中选优。当0.1毫米厚度的实验记录纸堆积成几米高时,项目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得出石油磺酸盐类和烷基苯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适合大庆油田的结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page_break]

    为此,大庆油田先后进行了5个先导性矿场试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这意味着三元复合驱不但可行而且效益可观。

    伍晓林——震惊美国人

    正当大家为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前景所欣喜振奋时,另一道巨大的难关再次摆在面前。

    先导性矿场试验所采用的表面活性剂均是价格昂贵的进口货,要大规模应用的话,每年还要交纳不菲的专利使用保护费,巨额的成本让三元复合驱技术一度陷入低谷。

    此时,另外一个“毛头小伙”挺身而出,“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不但能做到,还能做得更好,我们完全有能力自主研制和生产表面活性剂!”

    这个勇挑重担的小伙子就是1994年精细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伍晓林。3500多次实验,2100多次修改后,伍晓林终于破解了“密码”,创立了表面活性剂工业化生产合成路线,并首战告捷,其产品的总体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

    一招活棋满盘赢,国字号表面活性剂用于工业性矿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仅一个区块就比进口驱油剂节约1.47亿元。

    此举震惊了美国人。

    为了解决三元复合驱中碱对采油设备的影响,杨振宇和伍晓林,这对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双子星”,一个琢磨新型弱碱表活剂的“黄金”制备技术流程图,一个设计矿场试验的最佳方案,他们合作得亲密无间,攻关组的各项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

    2005年,小井距南井组先导性矿场试验现场传来喜讯,试验区降水、增油效果显著,中心井比水驱提高采收率达到了24.66%,并且腐蚀性降低。他们创造了新型表面活性剂当年研制、当年工业化生产并矿场应用的国内外三次采油的奇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page_break]

    大庆油田的“皇家实验室”

    杨振宇、伍晓林,只是大庆油田科技创新的年轻队伍中的代表,至今,像王德民院士、新时期铁人王启民老总这样的科技领军人物依然战斗在科研一线。

    当年,铁人王进喜靠艰苦创业谱写了大庆的辉煌,而今天的大庆人,用科技创新发扬光大铁人精神,续写大庆的新篇章。

    聚合物驱油技术、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泡沫复合驱油方法,这些由大庆人自己发明、自主创新、获得国家和国际发明专利和发明大奖的驱油技术,标志着大庆油田的科技创新已经走在当今世界油田技术的最前沿。

    据介绍,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即将成为“十一五”、“十二五”的主导技术,其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准,令其已经获得发明专利23项;该技术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0%以上,将给中国石油新增10多亿吨可采储量。

    而由大庆石油技术人员自主发明的泡沫复合驱油方法,目前正在扩大试验,分别比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20和10个百分点以上。现已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获得了发明专利,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驱油技术,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三次采油实验室大楼,在大庆油田技术人员的眼里就是他们的皇家实验室,走进这座皇家实验室,记者见到的是一群年轻的已经开始挑大梁的技术人员,见到的是世界上领先的设备和自主技术。油田公司新闻文化中心的孙大菲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这里,实验失败并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老总王玉普说的好,对于一个开发建设了几十年的老油田来说,创新已经成为谋求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我们发展的思路没有大的解放,管理没有大的改进,技术没有大的突破,就不会走出一条资源采掘型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道路。能够证明一个理论不可行也是一种成功。目前,这个曾作为大庆油田总工程现的专家型企业家,至今仍担任着公司科技攻关队队长之职。

    如今,四次采油技术已超前储备。微生物采油技术经过近10年的攻关,开发了以原油中物质为主要营养剂的微生物驱系列菌种。研究表明,可在三次采油之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有望成为油田开发后期的主要接替技术。
    新储量·新气田·拓海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page_break]

    ——多渠道开源聚成百年之力

    在中国的油田当中,大庆油田占据着绝对的主力位置,大庆稳,东部即稳,东部稳,中国石油就稳。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国家对石油的需求更加迫切,作为中国石油棋盘里的一颗重要“棋子”,承担着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大庆油田的“硬稳定”极具战略意义。

    面对近两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一路上涨,面对日渐袭来的能源危机阴影,人们把期盼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大庆油田。

    王玉普总经理对大庆油田有着充分的信心,他说,纵观世界油田发展史,一个油田从投入生产到开发结束,一般都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特大型油田完全枯竭。

    如前苏联巴库油田,这个一直被石油企业视为油尽城衰的前车之鉴,最近却在里海地区有了重大发现,重新焕发了生机;美国东德克萨斯油田1931年投入开发,历时73年长盛不衰;而我国的玉门油田也已开采了64年。

    地质储量多、资源潜力大的大庆油田,应该更加具备创建百年油田的优势。

    而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庆人也没有只谋一隅发展,已经坚定不移地迈向了国际石油市场。

    向老井要新储量

    就目前原油产量所占的比重来讲,2005年,大庆油田生产原油4495.0966万吨,这依然是东部油田最重的分量。不过,大庆油田要实现“硬稳定”,必须在内部积极寻找新的储量。

    以采油二厂为例,作为一个开发了41年的大厂,累计生产原油3亿5000万吨,1000万吨以上稳产了16年。在“东部硬稳定”中,采油二厂正在全力提高开发技术,控制产量递减,争取把采收率提高到60%以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page_break]

    采油三厂则算了这样一笔账:葡一组有1.23亿吨储量,聚驱后提高采收率5个百分点,又可增加300万吨可采储量;

    采油九厂采油一队有低产低效井15口,每名党员主动承包1口问题井,张君承包的塔26—23常关井,每日平均捞油就达1.8吨。

    2000年底,喇嘛甸油田部分区块已经完成了聚合物驱油过程,转入后续水驱。而这样的区块,在国际上已经没有开采先例了。但是,三采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说,对于已经发现的地下原油决不轻言放弃。三采勇士王宝江后来说,他们硬是在三次采油的基础上,形成了“基础研究点状突破、应用研究面上拓展、对策研究链式推进”的布局,探索了“先调剖、后分层,先高速、后低速,高粘度、低速度”的聚驱开发模式,支撑起了采油六厂原油产量的“半壁江山”。

    如今,大庆油田公司已经掌握了一整套“三低”油藏有效开发的办法和途径,外围难采储量的动用率已经达到90%以上,近5年来,油田已有1.7亿吨难采储量投入有效开发。

    向油田要大气田

    大庆油田是因油而兴的世界级大油田,能否在大庆油田找到大气田是几代石油人的梦想,科技人员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一直都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外国公司也曾来到大庆油田寻找天然气,最终失望而归。

    然而,大庆人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对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的研究。

    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方法研究室课题组长、高级工程师姜传金自2003年开始,就参加了举世瞩目的深层天然气勘探攻坚战,这个身患尿毒症晚期做了肾移植手术的专家凭借坚强的毅力攻克了火山岩储层准确预测的世界级难题,指导了深层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创建百年油田的伟大实践绘上了浓郁一笔。

    据介绍,2002年,徐深1井火山岩气藏被发现,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因为,作为中国石油的“龙头老大”,资源的接续事关全局。随后,数千名石油铁军开始奔赴徐家围子,打响了一场天然气勘探攻坚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page_break]

    徐家围子被称做“火山口”和“老虎口”,不仅随时伴随着风险,因为复杂坚硬的地层,也曾令钢铁钻具“骨断筋折”。但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大庆钻井技术,硬是找到了打开气藏大门的“金钥匙”。

    随着第一个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收入囊中,中国东部的第一大气田宣告诞生。

    据王玉普总经理介绍,这个被命名为庆深气田的大气田,从目前已经探明的储量分布来看,已经呈现出面积大、气层厚、规模大、气质好和产量、压力稳定的特点,充分展示出了松辽盆地深层气勘探的良好前景,并从战略高度平衡和改善了我国油气资源的宏观布局。

    目前,油田公司正在立足新世纪的能源需求,不断调整油气开发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悉,“十一五”期间,油田天然气储量还能探明2000亿立方米甚至更多,大庆油田做足“百年油田”的底气更足了。

    向海外市场要供应

    45年前,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结束了我国使用“洋油”的历史。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却使我国石油需求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石油进口量持续攀升,能源战略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有专家称,中国如果想要保证能源的安全供应,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多元化的石油供应体系,寻找和发展多元化的石油供应市场,并把触角延伸到海外的油气田上,参与分成或共同开发。

    2005年6月15日,首车4200吨俄罗斯原油成功运抵大庆。

    大庆油田南三油库接卸俄罗斯原油改造工程,这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程,年设计接卸俄油1200万吨。

    然而,即便是到2006年,南三油库接卸俄罗斯原油1000万吨,和整个中国石油进口的大“盘子”相比,比例并不大,但是,这对中国石油供应市场实现多元化,却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抉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page_break]

    如果放眼中国石油的全球触角,就更能感受到通过南三油库扩大进口俄罗斯原油的重要意义。中国无论从中东、非洲,还是伊朗进口原油,无一例外地要通过马六甲海峡,一旦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渠道就有可能被掐断。

    大庆油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原油、成品油集输的重要枢纽。利用大庆油田现有储运设施,扩大进口俄罗斯原油,对确保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面对重托,大庆石油人不辱使命,仅用83天的有效工期就完成了这项中俄关注的“焦点工程”。大庆油田公司亦成功地实现了由单纯油气生产型企业向生产贸易型企业的转变。

    王玉普说:“大庆不仅要向大地要石油,更重要的是向市场要空间。”

    2005年盛夏,来自中国的井架也搭建在了蒙古国的草原深处。凭借自己的核心优势,大庆油田公司成功收购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的3个开发区块,实现了海外独立勘探开发油气田的新突破。

    就是这三个被英国人放弃的低产区块,今年就有望为大庆收回投资。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田开发技术,是大庆油田公司进入国内外同类型油田开发市场的敲门金砖。目前,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钻井、压裂、修井、录井、射孔、试油、采油工程等已进入伊朗、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印尼等7个国家。海外收入已经从公司成立之初的4698万元,上升到了2005年的 6亿元,公司也成为中石油惟一一家在海外扩张迈出实质步伐的地区公司。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追求

    ——绿色意识铺就百年之路

    历史上任何一个大油田的开发,几乎都与环境保护发生着剧烈的冲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page_break]

    巴库悲剧

    19世纪后半叶,里海沿岸的荒漠上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俄罗斯的巴库立刻成为冒险家聚集的地方,世界最著名的富商瑞典诺贝尔家族也投身巴库参加了追逐石油暴利的竞争。滚滚而来的财富使巴库迅速成为俄罗斯里海西岸的著名城市。

    然而,昙花一现式的繁荣持续了不到半个世纪,掠夺性的疯狂开采就使巴库油区可采储量迅速衰减,随着石油产量的大幅度减少,巴库的繁荣开始枯萎。

    由于巴库这个资源型城市没有替代产业,在资源枯竭的时候人去楼空,豪华的别墅被抛弃,富翁的庄园变成了羊圈。

    开发与环境的冲突,对大庆油田也不例外。

    大庆油田开发的最初,人们还沉浸在找到大油田的喜悦里,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采油带来的负面作用,哗哗的原油经常直接喷泻到地上,使得大庆周围芳草萋萋的大草原迅速退化,许多地域的草原植被几年间就荡然无存。

    大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宫柯曾经回忆到,70年代,走在大庆的街道上,稍不留神就会踩上一脚乌黑粘稠的石油。在人口密度大一点的地方,到了傍晚,居民燃烧原油做饭取暖的黑烟四处弥漫,连天上飞的麻雀都被熏成了黑色。水泡子上漂散的石油覆盖了大片的水面,意外点燃曾经火烧联营,中断了滨州铁路的运输,险些毁掉一座储油库。

    由于石油开采过程中不仅要产生大量的采油污水,而石油从地下抽取后,还需要回注大量清水来保持地层压力。十多年前,大庆油田总是把采油污水排掉,再买入大量的清水回注地下。高耗水、高污染,成为油田开采中的一大难题。

    难道,大庆会成为第二个巴库吗?

    大庆的另一个殊荣——“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采访中记者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徐家围子固井时,防污染设施突然出现故障,康泰作业队的工人们就象听到了统一命令一样,毫不犹豫地脱下身上的衣服上前补救。当地的农民惊呼:“这帮傻小子怎么把新衣裳都糟踏了?!”工人们回答说:“只要能保护住农田,保护好环境,糟踏多少新衣裳,我们都心甘情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page_break]

    后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翻看油田公司新闻文化中心摄影师赵永安拍下的油田各个时期的照片时,被一幅由两个钻井工人在石油喷出一刹那身上溅满油污的生动画面打动了,便提出把它作为配文照片使用,赵永安断然拒绝:“那时的生产不太注重环保,油污落地对环境造成了损害,而现在的生产已经可以做到不让一滴油落地了。”油田大开发初期,物资相当匮乏,采油污染严重,铁人王进喜提出了“废弃物回收利用”,并组织回收队,带头回收废物循环利用,杜绝了油田原材料浪费,也减轻了环境污染。这个著名的“回收精神”,成为“铁人精神”的生动部分,载入史册。

    钻井要产生大量的油污泥浆。据统计,每打一口油井,就要产生300多立方米废泥浆,这些废泥浆重金属含量超标,碱性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

    又是铁人的队伍—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率先推出了“绿色钻井”服务理念,钻井作业时把塑料布铺在钻井液、水池和设备下面,避免给大地造成污染,保证了“油污不落地、泥浆不落地”,保持了施工前后井场和驻地的原貌不变。

    工人们还利用当地的原生树草和回收的旧钢材、旧管线,将昔日油井旁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一片片园林式绿地。

    采油七厂在油井作业施工中,针对原油污染性强这一特点,要求采油矿给每口油井挖一个标准的土油池,作业队在具备条件的老井作业时,必须将洗井液打入干线,在新井下泵时也必须将洗井液放喷到土油池里。他们还成立了一个收油车组,及时将喷到土油池里的原油清理干净,统一回收到指定的地点。去年,这个采油厂在作业施工的近千口油井中,通过检查验收,无污染率达100%,实现了口口油井无污染作业。

    清水用量大、污水处理难,是聚合物驱油必须解决又很难解决的技术难题。前些年,仅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一个区块,最多时每天就要用掉2万方清水,还经常因大庆水库缺水而停注,采出来的相应数量的污水又使环保面临很大压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page_break]

    1996年,“油气田开发专家”王宝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用污水替代清水配制聚合物的想法,并通过实验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实验区的44口井就比清水对比区多提高采收率4.58个百分点,多创效3亿元,仅喇嘛甸油田,年利用污水就达700多万吨。

    目前,大庆油田已经兴建了多个污水处理厂,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示范区。他们把采油污水净化后,重新回注地下,既节约了水资源,避免了环境污染,也节省了大量资金。

    有效的环保体系不仅保证了油田生产的良性循环,同时还为大庆市带来了一个令很多人惊奇的荣誉——全国内陆资源型城市中第一个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在油田的采访结束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来到大庆市市区,贯穿市区的世纪大道宽敞而悠长,长高的崭新楼房让很多街道改变了模样,这里已经不是当初乡村集镇式的大庆市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寒冷的空气和多风的季节并没有阻挡住大庆人对美丽的向往,而各式各样的貂皮大衣似乎只有在这个城市才得到完美展示。

    共和国的历史上,还没有一家企业像大庆油田一样,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出可以延伸到整个民族的精神。

    作家宫柯在他的散文里曾这样描述铁人王进喜:人有了精神价值,他就会变得永恒。现在,这句话用于描述一个企业也同样合适。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都是王进喜当年经常说的话。后来,他果真以生命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铁人去世时年仅47岁,未能看到今天这个繁荣的大庆,然而,铁人的精神却从没有一天离开过这片热土……

    在大庆,直到今天,无论是国企还是政府官员甚至是私人企业老板的办公室里都会有一张床,这个曾经被一些南方人理解为懒惰的做法却有着大庆人独特的骄傲,那是因为铁人经常工作得很晚无法回家,于是才就睡在了办公室。这种工作作风影响了大庆的后来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page_break]

    如今的大庆,虽然已不是当年“人拉肩扛搬钻机”、“脸盆端水保开钻”、“用身体搅拌泥浆”的时代,但是,冬天恶劣的环境却无法改变,直到今天,冬天作业的钻井工人依然要在工作装里面穿上棉裤,棉裤里面穿上毛裤,毛裤里面穿上绒裤,绒裤里面再穿上饱暖内裤。有时钻井喷下来的泥浆会不停地浇在手扶刹把的工人身上,可是岗位要求他们一动不动地站立以保持钻井的稳定。

    据说,一个叫马军的钻井队队长,曾经有一次从工作台上下来后,全身被冻成的冰包裹了起来,是工友们为他刨开工装才将他拉了出来,而他的衣服,竟然可以站立在雪地上。

    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人文体现,一代又一代油田人续写和实践着这样的精神。从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五面红旗”,到九十年代以新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六大标兵,再到最近涌现出来的“新五面红旗”和新的十大标兵,在大庆油田形成了群星璀璨,英模辈出的局面:

    2004年7月22日,大庆油田井下107修井队30条硬汉在决心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开始执行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拆除有“重磅炸弹”之称的升深2气井。在关键时刻,队长、副队长、技术员及党员抢站井口,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施工作业,经过40天的生死较量,终于将升深2井这颗“重磅炸弹”成功拆除;

    2005年3月27日晚,一场多年不遇的大暴雪突袭大庆油田,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瘫痪,油田生产设施损坏严重,2万多口油井停产,影响原油产量13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5.46亿元以上。暴风雪之夜,大庆油田公司2万多名干部员工在无人通知的情况下,及时奔赴各自岗位,有1500多人在打车难的情况下步行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赶到井上。很多人在抢险中3天3夜不回家,连续奋战,仅用79个小时就全部恢复生产;

    2005年5月31日后的数日,大庆地区连降大雨,内涝严重,影响原油产量2.8万多吨,还使令人瞩目的徐家围子天然气勘探几度受阻,油田生产步履维艰。在暴雨面前,大庆石油人一方面抗内涝保生产,另一方面在徐家围子地区打响了一场深层天然气勘探进攻仗。顺利完成了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探明储量任务,我国第一大油田又诞生了东部第一大气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page_break]

    2005年7月25日23时45分,大庆境内发生里氏5.1级地震,有近160座站间、队点、工业厂房、生产设施和近40栋上千户职工住宅楼成为危房,地震还对其他生产生活设施、地下管网和油井造成间接破坏和危害。地震当晚,大庆油田公司近3万名干部和党员不顾个人和家庭安危,在第一时间赶往单位,科学组织,冷静应战,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没有人怀疑,这是一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迎难而上的队伍,这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大庆石油人在大家和小家面前,选择的是大局;在大我和小我面前,选择的是无我。

    这就是大庆精神的力量!支撑百年油田的精神力量!
    记者手记

    当年,铁人王进喜和他的队友踏上这块土地时,也许想像不到,40多年后,他们脚下的这片荒原,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美丽城市了。

    大庆最早的名字叫“萨尔图”,是蒙古语“多风的地方”,这个曾经的松嫩平原上的牧民游牧区,如今已经被拨地而起的高楼、宽敞的街道、漂亮的广场和街心花园以及彻夜闪亮的霓虹灯所替代了。如果不是遍布大街小巷的“磕头机”昭示着这是一座因石油而兴起的城市以外,你已经几乎看不出它和其他的现代化的城市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50年代,中国还处在贫油的警戒线上,经济建设、国防储备等方方面面都干瘪着血管饥渴地期待着石油,严重的“缺血症”甚至已经威胁到了年轻的共和国的生存。其实,早在1931年—1945年,日本侵占东北的满洲国时期,就曾经派遣地质勘探人员以寻找石油为目的,在阜新和海拉尔盆地进行过钻探,但是,打下几口井后却一无斩获。

    日本人一直信奉海相生油的理论,认为松嫩平原是典型的陆相沉积,不可能出产大量石油,因此他们把掠夺资源的重点放在了煤炭上。幸好,日本人的自负总算没让他们发现平原下蕴藏的宝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page_break]

    据悉,日本在同美国进行太平洋战争的时候,最缺乏的军事物资就是石油。到了殊死拼杀的关键时刻,日本武士道精神缔造的“神风”敢死队驾驶的自杀性飞机,驱动发动机的燃料用的竟是酒精、松节油和煤粉的混合物。

    无法想象的是,如果,那时候的日本获得了大量的石油,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是不是就会被改写。

    松嫩平原上的遍地荒草让石油隐秘得不着痕迹,但是新中国的专家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了地质力学的假说,预测新华夏沉降带一定有生成和储存石油的地质条件,黄汲清等老专家提出的陆相沉积生油的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认为只有海相沉积的环境才能找到大油田的禁锢,从而在理论和技术上为松嫩草原的石油勘探发现创造了条件。

    然而,茫茫无际的松嫩平原,钻井布在哪里才能找到石油呢?谁也说不清楚。

    据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的同志告诉记者,那时,独臂将军余秋里挥师北上,将军不是勘探专家,但是他却打破了传统的“权威理论”,运用军事上的游记战术布下了三口钻井,结果,石油竟喷涌而出。

    那是一个值得所有人记住的日子。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涌出了第一股黑色的原油,从此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贫油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一石破天惊的喜讯不仅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地摘下了贫油的帽子,而且构筑起了新中国经济基础的基础。大庆也因此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世界闻名的十大油田之一。

    40多年了,历经两代人的开发建设,大庆仍然以在中国石油储量第一,企业规模第一,原油产量第一,年纳税额第一等几把金交椅,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的石油之都,并跨入了世界著名石油城市的行列。

    如今,星罗棋布的4万多口油水井似漫天繁星撒落在美丽的草原,输油管线累加的总长度可以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往返,巨大的石油化工厂日夜灯火通明,繁忙的铁路线油龙驰骋,油田累计为国家上缴的利税1万亿元,如果用100元面值的人民币铺展开来,可以环绕赤道38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page_break]

    1999年,国务院发布通知,把松基三井确定为最年轻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庆油田接近半个世纪的辉煌正从这个原点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从大庆离开的时候,记者收到了大庆人最珍贵的礼物—一滴铁人井生产的石油。这滴水晶包裹着的石油被女儿称做月光宝贝,她一再追问它的来历,并且喜爱得睡觉的时候都要放在枕边。

    也许,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感受到了这滴油的珍贵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