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品牌

以技术博未来,打造行业主流产品!——访钧石能源首席技术官王树林博士

日期:2019-06-21    来源:国际能源网·SNEC专稿

能源资讯中心

2019
06/21
10:11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钧石能源 2019SNCE 异质结技术

   6月4日,SNEC第十三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钧石(中国)能源有限公司(下称钧石能源)携最新研发的HDT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组件亮相“2019SNCE”。
 
  展会现场,国际能源网记者采访到钧石能源首席技术官王树林博士。他自信满满地说,光伏发展到现在,企业想要长久发展首先需要有对自身设备的设计和整合能力,此外,还需要企业做出的产品有延续性,这才是王道!钧石看好的就是异质结技术,有了这项技术加持,相信我们的产品可以成为行业的主流!
 
  找到薄膜的重生方案
 
  从半导体到太阳能,王树林博士有30多年的相关技术的从业经验,从最初研究薄膜太阳能技术到后来笃定坚持异质结技术,他也经历了很多煎熬。
 
  王树林博士告诉记者,钧石能源是业内最早做薄膜太阳能的公司之一,当时选择薄膜,是因为薄膜与晶硅比起来极具成本优势,用量不到晶硅的千分之一。但是后来由于晶硅成本剧烈下降,每公斤的价格从两三百美元降至四五美元,薄膜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出于对薄膜技术的不舍,王树林博士发现了让该技术重获生机的方案,他说:“薄膜想要有更大的生命力,就必须得找到新的应用模式,而薄膜硅与晶体硅的结合——‘异质结’就是这种模式。”异质结技术起源于日本三洋(后被松下所收购),异质结产品经过在市场上25年以上的户外使用,已被证实是高效、高发电量、稳定可靠的产品。
 
  王树林博士介绍说,首先,异质结的优势在于它的发电温度系数比较小,电能的转化效率会更高,相同功率条件下,比传统晶硅电池增加6%到10%的发电量;其次,电池片为双面发电,可为光伏电站加倍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异质结能将硅片做到超薄和柔性化,让其应用范围更广。
 
  据了解,钧石能源从2008年开始研究异质结技术至今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去年年底,该公司投建了全球首个5GW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工厂,已成功投产600MW的产能。
 
  控制成本是成败的关键
 
  异质结之所以还没有成为当下市场的主流技术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成本的问题,钧石能源对于降低成本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案。王树林博士告诉记者,钧石能源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工艺研发技术”、“生产设备技术”及“规模化量产”三位一体的企业,通过近10年的科研投入,公司在技术端和设备端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拥有技术研发、工艺改进及高端装备的整合与集成能力,推出的异质结产品的成本已经与晶硅非常接近了。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电池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及综合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钧石能源从设备研发、设备整合、工艺流程、组件制造及太阳能电站项目等上下游供应链全面开发,因此,极具成本优势。
 
  据了解,PECVD设备已经成为异质结电池生产的常规流水线关键设备,钧石独立开发的PECVD设备采用的是适用于太阳能生产的in-line平台,经过几代的产品更迭,现在的PECVD设备采用的是12*12的载板设计,每一载板单次可生产出144片电池片,极大地提高了设备产能从而降低单片的设备投入成本。
 
  此外,钧石能源同时也提供应用于TCO层的PVD。与成熟的生产制造系统一样,钧石能源的PVD可实现同时对硅片的双面进行TCO层镀膜。另外,PVD也应用于沉积种子铜,为电镀工序做准备,这就意味着TCO和种子铜可以在同一系统中完成沉积。PVD系统展示出良好的产量水平,即每小时3300片硅片,稼动率超过90%。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钧石能源才有信心、有底气在异质结技术上不断投入研发资金,因为该公司的异质结技术已经可以做与晶硅技术相比,在成本持平甚至更低。王树林博士说:“我们现在推广的异质结二代,就是在成本上要比传统组件便宜!”
 
  技术团队奠定发展基石
 
  钧石能源目前已取得相关专利150多项,产品荣获欧洲TUV认证、美国UL认证和中国金太阳认证。该公司HDT异质结电池技术结合叠瓦组件技术更是获得技术领跑者满分。
 
  此次上海SNEC光伏展会上,钧石推出了转化效率达20.54%、输出功率高达410W的HDT 72片双玻半片异质结组件和22.06%转换效率、输出功率480W的HDT二代组件等系列产品,吸引了不少观众在展台前驻足。
 
  在王树林博士看来,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公司技术团队的支持。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到,目前钧石能源汇集了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的优秀科研人才,协同这样地域文化差异较大的团队,王树林博士最大的感触是团队的团结和稳定的重要性。他告诉记者:“团队一心很重要,上下齐心是支撑技术研发的前提。第一要靠整个团队对异质结技术的认可,认定技术的发展前景,坚持做下去;第二团队要稳定,团队大部分国内员工都有八年以上的工龄。团队总共有150多个人。除了设计、工艺、技术人员之外,还包括一些设备整合人员,大家都参与全方位设计,都是综合性人才。”
 
  最后,谈到异质结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时王树林博士表示:中国近年来的光伏发展速度异常迅猛,靠低端的产品的规模化必然不可延续,我们需要的是进入一个高端的产品系列,这个高端产品系列就是异质结!我们有信心让异质结的产品成为业内主流!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