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低碳经济

石化行业开展碳交易尚在探索初期

日期:2017-03-16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魏玮

能源资讯中心

2017
03/16
13:05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石化行业 碳交易 碳市场

2017年是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年。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将有175家石化企业纳入到第一阶段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对国内九大碳交易试点的数据汇总,记者发现目前石化行业进入碳交易市场的企业约有59家,仅占目标数量约1/3。有业内人士预测,建成全国碳交易市场后,碳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级别。然而,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碳交易成交额仅为24.8亿元。无论是从企业数量还是交易金额,石化行业都将迎来碳市场大规模的扩张流。为顺利完成从各试点至全国碳市场的过渡,企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各尽其责,在碳交易经验和市场机制方面不断完善。

经验有待丰富

碳交易,顾名思义,交易的是二氧化碳排放权,政府向企业发放碳排放权配额,规定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上限额,企业在配额富余时可以卖出,配额不够时需要购进。作为碳排放的大户,石化行业已被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的覆盖行业中。

企业开展碳交易的首要任务是从二氧化碳排放的角度摸清家底,清楚自身的历史排放数据,以便确定碳排放配额。而在石化企业中,要深入盘查所有装置中每一个生产工艺的碳排放量并不容易。比如,在一些炼化企业的催化裂化装置中,催化剂呈细微颗粒状态,以循环硫化方式进行再生,受到装置本身和检测手段的制约,工作人员很难精确测算催化剂在密闭装置里烧焦过程的碳排放量。所以石化企业在专业知识的补充和理念的转变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理清,而这一过程这并不简单且需要时间。

石化企业如何合理利用碳交易,实现效益最大化也是行业内需要关注的重点。从目前各交易试点的线上交易对比可以看出,以履约为主是多数石化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目标。配额交易多集中在履约期前的上半年,高峰期则出现在6月履约期。其他时间段,配额交易量寥寥无几。作为试点碳交易市场的参与者,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并非专业人员,在参与碳交易的过程中资金风险较大,保证履约是我们参与碳交易的主要目的,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去做一部分碳交易工作。例如,在市场出现波动变化时,我们会将企业富余的配额及时转化为市场配额,以免被清缴。在内控允许以及领导授权的情况下,开展一部分高抛低吸的工作。”

随着碳交易市场不断扩大,碳交易与碳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除完成履约任务外,石化企业亟需提升碳市场参与层次,筹划使用好碳资产,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增强未来的竞争力。

机制存在缺陷

自2013年成立交易试点以来,全国逐步建立起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东、湖北、重庆七大碳交易中心,2016年底又新增了福建和四川两个试点。短短四年,逐步完善的交易机制对石化行业而言存在一些缺陷。

由于石化企业中纳入控排的二级单位种类众多,包括采油、无机化工、油服等,不同单位的碳排放测算方法都有所差异,想要一一梳理并非易事。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相对于其他行业,石化行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测算其碳排放数据的来源、上报、交易等复杂程度较高,政府从容易操作的角度来优选企业时会倾向于电力、交通等行业。这个基础条件是参与碳交易的石化企业数量少的原因。”

参与数量少影响了石化行业内的碳市场活跃度,并不健全的市场运行配套条件削弱了对碳排放单位的约束力。目前仅有深圳、北京和重庆通过了地方立法,对排放单位约束力相对较强,其他试点地区基本以政府规章进行规制。

同时,当下正处于从试点省份交接至全国碳交易平台的过渡阶段,配额结转比例和结转政策的不明确让很多企业都处于观望状态。“若各试点配额结转后数量下降甚至作废,此时买入碳配额是不明智的选择。而观望的市场局面间接导致了市场价格的低迷,企业此时卖出碳配额也不划算。” 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如何使企业吃下定心丸,使石化行业的碳交易市场健康培育,需要相关部门仔细斟酌。

政府和企业需各尽其责

在全国碳市场即将启动之时,作为碳市场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需各尽其责,在推动市场进步的同时实现双赢。

进入碳交易市场的石化企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正在不断积累经验。李佐军指出:“碳交易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人才以及管理手段,并建立信息系统。”

对于石化企业自身而言,补充碳知识需要走出去,与国内外专业机构,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同时也需要吸纳专业人才推动系统的碳资产管理。

在目前交易制度并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对每个企业的情况并不能一一掌握。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建议,及时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是石化企业面临问题时的明智之举。

同时,石化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积极参与碳资产项目开发、碳资产融资业务、碳资产优化管理、碳交易服务提供、碳交易平台和信息服务、第三方核查业务等碳市场核心业务,培育业务的新领域。

此外,政府作为碳交易市场的建设者,需要不断完善市场交易机制。“针对石化行业内,不同类型的控排单位碳排放测算方法差异显著的特点,相关部门需要建立起适用于石化行业的统计、排放监测、核查、评价和考核等相关制度,为石化行业参与碳交易扫除障碍。”李佐军建议,“碳交易市场运行的配套条件,包括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环境等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针对当下过渡时期的相关政策问题,李佐军表示,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统筹考虑全国范围内配额分配方法的统一性、衔接性和规范性,并且能够肯定的是,将会有专门的办法出台来说明各碳交易试点的配额结转办法。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